《税收的十大实务难题》之第一大难题发票计税
从手工发票到金税工程的加密税控,再到现在的电子增值专用和普通发票已经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说技术上已经是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一、发票计税的历史文化来源
中国税收最有特色的是发票计税就是实务中税务人常常讲的以票控税。从历史角度来看以票控税或者说发票计税是有文化基础的依据的。无论是中国台湾或者日本等与中国在文化上有相同历史或者学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都运用了发票计税的方式。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有文化传统存在的。
《竹简运用竹节防伪》
“能够拥有这一功能,是由于竹子的特殊性质。一段文本可以被写在一大片竹子的光滑外表面上,然后,按照竹节将它一分为二。在贷款被支付或有争议的时候,这两部分可以进行拼合以辨认上面的条款。黏土和竹简是有进取心的融资者独立开发出的一种基于自然资源的金融契约验证技术。竹子比黏土更容易腐烂,所以中国古代的无数金融文件都消失了。大多数保存完好的竹简是从浸水的古墓中发掘出来的,浸水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得以保存下来。但对于金融史学家而言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放高利贷的人大多选择典籍作陪葬,而非账本。
1957年安徽出土了一套竹简账本的青铜复制品,它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前771),较孟尝君的时代早了数百年。上面刻的是鎏金的文字,内容是有关运输货物和支付关税的许可。制造者同样将其沿竹节部分分成两半,每部分上都刻有文字,两部分拼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验证机制。”
摘自于《千年金融史》作者威廉.戈兹曼
中国的竹简防伪文化一直运用在税收或商业中,就一路演变为现在还有影响中国税收的以票控税,或者是对于发票这一基础的税收计税依据就如同金融中的货币和会计中的原始凭证,从源头上的防伪或者是重视的中国特色。这是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是有别于欧美或者其他文明的中国特有的一种税收经验。当然,其他古文明中一样有相类同与竹简防伪的文化,比如乌鲁克人的印玺通过外面的标记加上密封的内部来防伪与竹简通过材料竹子的竹节来防伪是异曲同工的。
楔形文字书写的发展理论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另一个来自古代西亚地区的神秘黏土制物体:中空的环形黏土封套,称作印玺。法国学者皮埃尔·阿米耶(Pierre Amiet)发现一个印玺的外面有一组标记,与里面的符号的数量和形状完全匹配。阿米耶推测,乌鲁克的会计人员可以在不打开印玺的情况下利用外面的标记判断印玺内部包含的符号。(楔形文字书写的发展理论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另一个来自古代西亚地区的神秘黏土制物体:中空的环形黏土封套,称作印玺。法国学者皮埃尔·阿米耶(Pierre Amiet)发现一个印玺的外面有一组标记,与里面的符号的数量和形状完全匹配。阿米耶推测,乌鲁克的会计人员可以在不打开印玺的情况下利用外面的标记判断印玺内部包含的符号。摘自于《千年金融史》作者威廉.戈兹曼)
税收中低成本高效率的防伪技术将有利于征收方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征税,通过中国增值税历史的进程来看,就可以充分的证明此问题。在防伪税控发票的金税工程上线之前,出现了大量成地区成规模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大案要案,都成为影响到国家税收基础的重大事件。随金税工程防伪税控的增值税开票的上线从技术上就减少了制作假发票的机会和成本。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算是在今日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上线后,还是有虚开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的案例发生。(参见《国家税务总局曝光首起增值税电子专票虚开案件》)
以票控税源自于其一是以上说的文化传统,其二个人认为是源自于中国财税一家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财税主管部门是一体的,基本上是一家人。从企业来看,一样存财税一家的问题。随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家税务局才开始独立,企业财税部门的分家要比政府部门的还要晚。前期除去外企或者特大型企业都不会单独设立税务部门,随中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复杂的税收体系和法律,比如增值税、增值税出口退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年度清算等等,不断的细化和增加了税务与会计的差异,才产生了税收的独立,实际上是让发票计税得以强化。中国会计准则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让以历史成本或者说付现成本为基础的中国税收与中国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或者可变成本等为计量基础的税会差异不断加大。另外增值税、所得税税法本身的计税依据还产生了差异,就让计税更加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反而是发票成为了解决这一切的一把万能钥匙,无论多复杂的税务问题,征纳双方最后只要回到发票上就很少产生争议,让征收成本和效率变高。但真是如此吗?
二、发票计税的实务问题
实务悖论一:无票与有票价格不同。
企业税收实务中让企业税务人最头大的还是取得发票的成本。在商业社会中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实际上都要面对此问题,采购时存在有票与无票二个价格,并存在税点差异。
首先,原因一,税法差异:
就存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的税率差异。企业所得税上又存在优惠税率与普遍税率差。以及俗称带征增值税所得税与普遍企业的税率差异。
其次,原因二,征管不严:
商业的竞争就如战争一样,现实中的商战税负在竞争残酷的行业就成为生存与死亡的关键。不同的税负成本会影响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定价,又通过定价影响到客户的购买,最后在残酷的价格战中生存下来的,相信一定是让无票与有票成本最优的企业。无论是商超为王的时代,或者是电商争霸的时代,相信一定有解决无票与有票的百花齐放式的税务人的心血和努力,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解决方案的税筹之花。
实务悖论二:万能的发票。
企业税务中无论你的税务管理水平高低,或者税务筹划方案巧妙。最后落地还是要回到发票的问题上。小小的发票就成为一切的法门。如何检验企业的税务水平?实践中还是最简单的就二个字,发票。
管好的发票就解决了企业税务管理的最基础的问题。如何管好发票风险就成为了企业税务人每日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个人认为要从三点入手:
第一风险点:取得发票
取得发票风险实践中是无法全部预防的。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运用到企业来说,每天取得的发票的认证和防伪就成为第一道防线。相信从大中型企业的智能报销系统到中小企业的人肉认证发票,实际上都是为了预防企业取得假发票。但如何预防企业取得虚开发票呢?相信税务理论界实务界不断出现的三流合一的讨论,就体现此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反复性。就如同感冒的预防一样,估计是很难事前从源头上预防让取得虚开发票清零。
第二风险点:开具发票
开具发票风险实践中一样是让税务人有喜有悲的事。网上流传的电子普通发票的抬头可以由客户随心所欲定制为各种搞笑的段子,就是开具发票风险的极端案例。无论多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发票上,都无法玩过另有用心或者可以套利为真金白银的现实生活。无论是专门出台预付卡开票规定的税务总局文件,背后是大量个人利益变票报销需要的灰色市场。还是不断出现的各色比电视剧还要精彩的大小税案。
开票这点事实践中还真是大学问!如何在不影响业务的前提下,让客户和税务局都满意,需要企业税务人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平衡术。
第三风险点: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发票的申报就更加是一门艺术了。如何让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企业的发票系统对平只是入门的第一课。后面就是中级课程如果产生合理的差异和高级课程如何创造来税收价值。
实务悖论三:发票与现金流差异
经常在实务中看到一个问题:开具的发票是否证明已经收款了?就是说发票是否是一种已收款凭证的证明?在此不讨论具体税法上和法律上对此的争论。从这个实务问题就可以看出实务中的又一悖论发票与现金的收入是否存在差异?还是一致的?
开具发票是否与收款在时间与金额上一致?收到或取得发票是不与时间与金额上一致?这背后是税法是按发票实现制还是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或者是现金收付实现制来进行计税的争论难题。相信增值税法、企业所得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法在法律规定上就同一税务事项都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定。具体可以写一本书去研究和解决此问题在此就不进行深入讨论了。
实务中如何解决此问题呢?个人的经验和建议是可以先从二方面入手:
其一、学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其二、学习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公开财报中的税务处理。
通过二方面的学习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解决一个个企业的具体的税务实务难题。
三、发票计税的创新
发票计税如何创新?相信实务中高手有二类:
一类是从商业模式或者新技术角度跨界而来的创新者。无论是最热门的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还是从股权架构入手的法律专家等都是跨界解决发票计税难题的实践者或者先进者。
另一类是专研税收法律的税务专家。他们对税法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已经超过了税务局的专家,并能影响到税务政策的制定,可以为企业的普遍性的税务问题发声,并为新经济新模式提出合规合算的税务方案,并通过企业的税务人实践到一个个实务的税务事项,变为可以为企业和税局都带来共赢的税务案例。
总之,小发票大学问,只能不断的创新为企业创造增量的财富才能平衡好税收利益各方的关系,让税收变的简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