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你是否有意培养可叠加的进步?

钱自严 / 2020-12-13
文字 正常
  • 标签:
  • 职业发展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把历史的长河摊缩到一个人的几十年人生里,从中获得的一点启示便是,要做一个智者,一定要学习获取可叠加的进步,而且要为此做刻意练习。

    我读中学的儿子在跟我讲三国中的人物时,与我讨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到底是现代人厉害还是古代人厉害?他觉得张飞能使80斤长矛,其体力要甩现代人好几条街。但是,从人的寿命与对自然的掌控力上,似乎现代人比古代人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我跟他分享了吴军老师《全球科技通史》中的一个观点:人类的进步是一点点叠加起来的,而这种叠加的具体形式就是保存下来的的知识。如果把人类所有的图纸、史书全部销毁,新出生的一代未必能胜过古人,德智体各方面都会完败于古人。比如李白能出口成诗,我们谁能做到?

     

    把历史的长河摊缩到一个人的几十年人生里,从中获得的一点启示便是,要做一个智者,一定要学习获取可叠加的进步,而且要为此做刻意练习。 上周,一朋友的孩子,就职场发展的困惑向我请教。我抽取最重要的细节,隐去个人信息,给大家呈现以下的对话,看看可叠加的进步对一个职场人的具体影响。

    小L:老师,我做的是私人银行的客户服务,其实工作很琐碎,就是给新加入私人银行的客户开信用卡,上门现场办理开卡业务。

    我:你做了几年了?

    小L:3年了。

    我:你的困惑是什么?

    小L:我好歹也是985高校的研究生,他们招人的门槛那么高,但做的工作是连中学生也会的,每次录入客户信息、拍照、念一遍风险提示及客户利益条款。3年下来,感觉荒废了青春。

    我:你说的都是事,我没听到关于“人”的事。

    小L:人?什么人?

    我:你自己啊,还有你拜访的客户。你有没有想过,你碰到的都是高净值客户,这些人都是有闪光点的。你有没有想过用互联网的打法,把每次的客户拜访作为数据入口,获得宝贵的人脉资源。

    小L:没听明白。

    我:很简单,从访谈做起,把访谈作为一项本领来操练。你一个小时的拜访,可以将50分钟视作为常规动作,最后的10分钟视作自选动作。体操比赛里最后比出高低的,靠的都是自选动作。

    小L:我倒没想过,这个访谈具体怎么做呢?

    我:你们私人银行客户的入门标准是多少?

    小L:房产以外的货币存款不低于800万。

    我: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大概率是百度上搜得到的人,企业家、行业牛人、艺术家之类的。出门之前搜一下这些人的背景信息,摘录几条,然后见面的时候,找个合适的机会谈一谈其中的某个话题,比如:

    听说您原来是练体操的,这体操与写书法有什么关系

    您大学学的是天体物理,现在投身教育事业,我很好奇是什么引发了您的这个转变?

    小L:啊?还可以这样拜访客户?是啊,我怎么没想过呢?而且这些人都很有料的,就像您,听我叔讲,您还在大学做兼职教授。

    我:如果你叔没告诉你,你是否就不会谈到这一条信息了?

    小L:嗯,是的。

    我: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过的,以一种Live by Default的方式生活着,缺乏人生的自我设计,获得的信息是被动信息。与此相反,一个Live by Design的人,会主动去搜索信息,不只是做表面上被赋予的事务,而且会思考自己从中的成长机会,自己在当下的这个场景中能获得怎样的可叠加的进步。

    小L:没错,我之前压根没想过。

    我:刚才我说到的“人”的事,就是通过访谈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在我看来,访谈做得好,可以练就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

    小L:哪三方面的能力?

    我:这样吧,我正好想到三个英文词的缩写,我给你画个模型吧。

    这个PIC模型,P,Preparation;准备,I,Inquiry;问问题;C,nnecting,连接他人。

    小L:您具体说说。

    我:P,准备,凡事预则立你可以通过每次的访谈,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没做好攻略不出门。提前搜集客户的各种信息,然后设计一个合理而自然的问题入口。没有准备,靠临场应变是很不靠谱的,艺术家画画也要先做画面设计的,什么一蹴而就、灵感四溢,这些并不是生活的真实情形。

    小L:明白了,就像上面您举的例子,一个具有跨界经历的人,在成功之后是会很自豪自己的转型的,我要是找这样的问题切入,对方一定会侃侃而谈的。

    我:没准他会把后面的会推迟,给你讲个一小时,而不是10分钟。

    小L:第二个I,Inquiry,问问题代表什么呢?

    我:在一个答案随处可见的搜索时代,答案并不稀奇,会问问题才是真水平。你知道为什么犹太人有那么多的知名学者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吗?

    小L:不知道。

    我:因为他们从小注重培养孩子问问题的能力。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不是问他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他今天在课堂上有没有提问?

    小L:从上面您随便举的例子中,我也看出来了,一个问题问得好,比如问一个跨界者的融合经历,这很可能是他的独门优势,对方一定会乐意分享的。

    我:对。这个I,问问题,稍带着还提升你的情商。一个会问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换位思考的人,我要是处于他的境地,学了六年天体物理,转做教育,放弃那么多年的努力,一定有心理上的挣扎的。

    小L:嗯,真是的,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去问问题,一定会引发共鸣的。

    我:第3个C,nnecting,连接他人。其实,你现在就可以做一件事,每访谈一个客户,建立一张客户档案卡,比如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对他们做这样的肖像档案卡。

    2020-11-11

    2020-12-08

    小L:哇,这真是让我大开脑洞。这些人的有趣经历,个人金句,都是一笔精神财富。

    我:这些卡片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人脉的连接者了,比如W要新开一所学校,你可以让Q写一幅书法挂在学校的大堂。这Q男的孙子要上好的大学,W男也可以为他做择校指导。

    小L:我完全没想过这些,不过经您这么一说,这是完全可能的事,看来我是躺在一颗金树下发愁呢!

    我:这些只是可能性,像上面的C,连接人脉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重要的是你从中获取的能力,每一次访谈结束,回来做一个整理笔记,思考一下我的P能否做得更充分一些;我的I,问问题的时机这次把握得是否有问题;我的C,每个人都要给予一个特征标签,存到一个地址簙里,方便搜索。

    小L:您刚才说的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人物,杨澜,她做的访谈节目特别棒。我想她在访谈中一定经历过这个PIC的逐步提升的。

    我:没错,很多人只是羡慕她背后央视的大平台,其实资源是组织的,但会不会利用资源,操练自己的可叠加的能力,这才是每个职场人最该关心的。

    小L:真的太感谢您了,您讲得具体而实在,让我一下子有了亮光。

     

    案例就说到这里,L的处境与困惑,相信很多人都有,年复一年地做重复的工作,眼看着青春被耗尽,曾经的诗与远方早已不复存在了。其实,远方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人生走到某个当口,突然呈现一片世外桃源的,远方是无数个具体的当下向前延展的结果,没有积累,今天就能看到到老的平庸了。

    但是有了可叠加的进步,在每个工作场景下刻意操练的一项项技能,比如L同学的PIC技能,这样的技能日积月累,成功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一件事上做一百次低水平的重复,就如同袋鼠,别看他起始能跳很高,但是每次落地之后又全部清零了,永远停留在同一个高度。再看考拉,傍上一棵树,每次进步一点点,到最后,高处的嫩叶不是被袋鼠,而是被考拉吃到的。

    做事要学考拉,而不是袋鼠。不要嫌弃你傍上的那棵树的粗鄙,每个组织都有它的特点与问题,但共通之处是,它给了你一个免费的的成长平台,展开在你面前的每个案例都是鲜活的。

    每次的客户拜访,每回部门间的扯皮,每个流程中的差错,只要你自己做个有心人,都可以将它们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元素,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从他人的教训中引以为鉴。当你确信自己每天都在成长之中时,你便不再焦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掌控感。

    作者
    • 钱自严 新加坡CA注册会计师,英国CIMA注册管理会计师。2011年“新理财”年度CFO优秀奖,2012年CIMA“财界领袖”优胜奖获得者。现任一美国上市公司亚洲区首席财务官。身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认证讲师和澳大利亚教练协会的执业教练,浙江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自2001年起开始了从“数字管理”到“人才管理”的职责转型。热衷于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践行“知识分享,价值创造”的个人理念。开辟这个专栏是迈向扩大分享影响力的一个实践探索。
      微信公众号:自严自语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