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操控与反操控--借款篇(续)
借款的操控无论技术有多高明最终在财务报表上还是会存在一些蛛丝马迹,个人结合实务经验总结为在财务报表上的反映有三类:
第一类:借款存量不实
借款存量的不实可以带来虚高的收入和利润。实务中一样存在二种,一种是虚增、另一种是虚减。
虚减我们很好理解主要通过关联方借款来消化虚增的收入和利润。常见关联交易通过不公允定价来将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
虚增实际上一直存在的,主要是通过大洗澡将账面借款变大让成本费用由当期负担,产来达到未来利润的虚增。为上市或者配合造假收入利润,同步需要虚增成本和费用以达到系统性造假的目标,来赚取上市造假的巨额收益。
第二类:借款分类失真
借款能自定义吗?从个人经验来看,我的回答是能。实务中企业的通过将金融实业化的供应链商业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可以将金融借款业务变化实务的贸易业务,从财务报表角度看,可以将企业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出表,变为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等货款。
最近爆雷的广州浪奇应该就是通过子公司运营的奇化网的化工大宗商品平台,从财务实质上是通过金融来赚取公司上游化工大宗商品以石油价格为代表的价格波动的收益以及提供资金的利差。但通过变化为购销贸易的方式,一方面在短期内快速扩大了公司的收入规模,另一方面当企业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投机成功之时,就要大赚一笔。但当出现百年不见的负石油价格时,就出现了巨额的亏损,反应的企业账面上的就是存货的消失、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坏账等巨额的损失。当然,现在还需要时间来等广州浪奇的巨额损失的真相一点点的浮出水面,相信经营的失败会让财务报表的操控幻术大白于天下。
当然,还有其他的手法让借款分类失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借款分类失真上的创新一样是如此,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真相,到底是真创新还是新庞式?到时是真产生了价值还是在摧毁价值?
第三类:借款流量不实
借款的流量不实,流量查实成本较高。但随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有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一般借款的发生额流量的查实分为账内和账外,账内查实的难点在于借款一般没有实务形态能通过盘点来进行核实,只能通过资金流水以及与金融机构的函证来查实。账外的的查实就更加困难可以需要核查所有关联方的往来或者流水,一般都是通过关联方进行操纵来进行价格的调节。当然,现在税务局的金税三期等个人所得税申报系列的出现以及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可能为此带来可行的大数据审计解决方案。
总之,借款的财务报表操控背后可以是企业业绩压力或者操控利益大于成本的收益的存在产生的。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分析的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