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定价背后的财务原理
新闻一:2020年8月20日,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介绍,“灭活疫苗上市后,价格不会很高,预计几百块钱一针。如果打两针的话,价格应在1000块钱以内。”
新闻二:
新闻三:
“对于新冠疫苗未来的市场定价,郑忠伟透露,新冠疫苗属于公共卫生产品,其定价不能以市场的供需矛盾作为定价依据,只能以成本作为定价依据,“不是说企业不能有利润,而是以成本来核定你的适度利润或合理利润,未来这是第一个原则”。
“在这里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肯定比刘总说的低。”郑忠伟表示。”
摘自《新冠疫苗价格两针不到1000元?郑忠伟:肯定更低》
今天被以上三则新闻触动,想起了关于财务上如何对疫苗产品进行定价的问题,将所思所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从新闻一可以看出中国新冠疫苗已经有望大量上市,但1000元人民币的定价引起了新闻二中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定价的比较,特别是英国4美元、印度13美元、辉瑞20美元、强生的10美元、莫德纳32-37美元。从数据上看明显中国的定价140美元左右是最高的。但新闻三中实际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说的很明确了新冠疫苗是公共卫生产品要以成本作为定价依据,只能给予企业合理的利润,不是市场化的以供需关系来到定价。
从以上新闻就可以看出从财务角度看疫苗产品的定价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市场化定价,一种是成本加利润式的公共财政或者非盈余组织式定价。
市场价格实际上新闻一中已经给出大约小于1000元人民币的定价,个人理解基本是基于创新疫苗的高风险高投入给予了一定的资本投入风险补偿的价格,包括了前期的研发投入、生产投入、销售渠道费用、加上创新药高利率的回报毛利率。
成本加利润式的定价,基本上是在以上减除了销售渠道费用以及限定毛利率的基础之上,从新闻二中基本上可以看出低价格的都是基于政府事前投入资金或者包销保证销售减除销售费用的前提下报的报价。
中国的疫苗的价格的组成到底是多少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国药股份(疫苗的销售生产流通企业)和科创板新上市的康希诺(疫苗的创新研发企业)2020年的中期报表,来看一下1000元人民币市场化定价下的具体组成。
国药假设出售疫苗1000元具体的成本构成如下:(疫苗假设增值税为免税)
成本922.53元,三项费用35.87,税金12.60元,净利润37.68元。
个人估计国药董事长刘敬桢所说的1000元疫苗就是第一批用于防疫一线志愿者的按制造业的标准叫小批量试产黄金产品,基本上是产品毛利率是很高,但因为批量小,没办法达成新产品的总体的盈亏平衡,基本上只是毛利率比较好看,但实际摊上三费等研发费用基本上还是巨额亏损。
下一步再让我们看看假设疫苗是由康希诺以922.53元的单价卖给国药的,具体康希诺的疫苗产品的成本构成是是如何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假设康希诺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就是卖给国药的疫苗,按成本定价需要每一产品在922.53元的基础上加23397.84元才能盈亏平衡。如果按新闻三中专家所说的定价方案来看,实际上是天价的疫苗了每个产品要卖24320.37元人民币。当然,还可以看出产品的成本只有78.51元,基本为11美元左右,实际上与国外的相关产品的成本基本相同。
具体到新冠疫苗的研发投入上以上只是一个大约的计划,但基本上能反应出所谓天价药产生的原因。当然,实际上还会有所出具,具体可以看一下康希诺的招股说明书以及财务报表。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三点:
其一、新疫苗研发投入巨大。比如新冠疫苗计划投入2.84亿元已投入1.59亿元。
其二、研发投入中人力成本占比量大,其次是耗用原材料设备折旧,以及测试费。当然,应该与国有研究机构等都有合作,相关费用应该没有计入,另外科学家个人专利费用还没有计算。
其三、国家和盖茨基金等已经在项目最期投入资金作为风险资本的补充进行投入,一定是有前置条件对疫苗产品的定价会起到正面的作用,比如,从以上财务分析就可以看出,从成本价24320.37元人民币的单位成本价到实际价格922.53元,估计就是非盈利基金和国家财政早期投入让研发企业有能力降价销售还能持续生存下去的资金支持。当然,非盈利基金和国家补贴一定是投了成百上千这样新冠疫苗项目。相信新闻二中的价格一定是背后非市场的资金的投入产生了力量,如果有兴趣可以一一进行分析。
总之,产品的定价是一门学问,最终的价格一定是多方力量平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