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应付账款管理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老干妈应付账款管理失败的文章,有读者认为老干妈都不知道与腾讯的争议广告费就无从谈应付账款的管理。
在此我们不讨论对此事件未来的猜测,只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再来谈谈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应付账款管理或者说是供应商管理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欠钱的是大爷,生意就是依靠占用供应商的钱来做大。俗话说有钱的是大爷。现在无论是在企业老板们眼中还是在商学院的教授们著作中都说占用供应商钱是生意的一种成功模式,无论是前期的国美首富通过占据家电销售市场来通过各种手段无偿占用家电生产商的资金通过不断的开店扩张来作大模式后,将占用的资金投入到高利润的行业中去赚取更加多的利润。在此之前就是从国外学习来的超市在中国通过此方式不断的运用占用供应商资金做大,并将中国本土从省到市再到店的供销社的分销商式的国有商业流通体系给淘汰了。当然,最后是大多数中小生产商面对超市的各种进场费扣点到最后结算货款的各种对不清结不到,很多中小企业最后都没有生存下来。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实际上只是将旧瓶换了新酒式的将这种通过垄断市场销售渠道的方式,来达到对供应商的全面控制,通过吃供应商与客户资金结算的账期差来达成自己的现金巨额的盈余,通过不断向供应商扣点等达成自己的盈利。最后市场就成了垄断者的定价和收税的天堂。并且在中国的市场文化中不按时足够支付供应商货款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式的商业规则,特别在To B和To G的领域中,各种神一样的质保金等占用供应商货款的神奇法宝层出不究,估计已经达到世界级的水平。
老干妈的商业模式实际上个人估计一样是很难在中国商业环境之下真的只通过个人直销来达到所谓“不差钱”。主流的商业模式还是要通过线下的商超和线上销售来达到国民网红产品的高度的。实际上从财务角度来看,个人认为老干妈还是会差钱的。特别面对商超和网络结算的超长账期基本上都要超过90天以及超高的各种入门费扣点等,按新闻说老干妈的价格涨的不多就是说利润还是有限的。老干妈的供应商一般都是农产品的生产商都不太可能有能力给予老干妈长达90天的账期。如果老干妈无法提高销售价格的情况下,资金被销售渠道占据的,估计现金流还是很紧张的。中国除了茅台等企业能从客户处拿到预付款,实际上背后都是中间商可以赚差价来达成的,茅台的中间商可以通过合到茅台的现货来加价销售才能达到茅台商业模式下的现金预收款。但老干妈无论是从单价还是品牌溢价上都无法与茅台相比。所以,老干妈式的不差钱估计已经是一种前期企业规模不大时的一种广告。回到应付账款的管理上来看实际上老干妈在此商业环境的现金流面前,只能是运用不能按期足额支付供应商的款项来进行供应商的款项的安排。所以产生了实务中在中国企业比常见的各种应付账款的管理方式,各业务部门一本账,财务一本账。财务上一般只有安排到资金计划中了,才会让业务与供应商定期对账并开发票后,安排按回款资金来进行结算支付。估计腾讯与老干妈的广告费合作争议可能还真是没到财务入账阶段,或者说是有人利用了这种业务财务二本账式的应付账款管理漏洞出了老千。实际上还是公司的应付账款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对新时代中广告合作管理的漏洞产生的。可能财务还没有参与到此类合同管理中,只是还在传统的原料供应商和固定资产供应商的合同管理中。
误区二、吹牛不需要付钱。在中国企业家中有很多都是通过大胆的广告起家的,特别快销品行业中。比如与老干妈差不多的广西金嗓子实际上一样是在广告的应付账款管理上出现了大漏洞的。估计广西金嗓子的实控人认为中国的商场就是在合作时可以使劲的吹什么都可以用足,但到结钱时就可以看自己的心情来结。结果现在就是一地鸡毛了。应付账款的管理还是要守规则,不能因为公司的高层或者法人的吹牛到时成了企业实实在在需要真金白银支付款项。实际上按现行法律有很多是可以按法人们的吹牛式的承诺直接认定为企业债务的。总之,企业家有草根创业时的吹牛式的成功之路可能在做大时就成为企业最大问题了。
当然,老干妈最后应付账款管理的结果相信很快就会有新的消息产生。但至少从目前看管理上最可怕的是老干妈都不知道自己的应付账款风险在哪?并且已经被腾讯进行了高达千万元的诉讼保全,还是在从媒体知道消息后,让当地警方去拿下来三名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