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内审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最近有热心群友在群内讨论内审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话题。引发话题的起因是内控内审工作由财务总监领导是否会影响内审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我们从自身审计实践的角度也来聊一聊这样一个话题。
审计理论中将客观性和独立性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我们多年来的审计实践也是同样的感受。由于客观性和独立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从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相互关系,结合审计实践来为大家分5个部分分析一下这样的感受:
1.采集审计证据要客观
中国的文字还是很有特色的。所谓“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从外部视角观察事物。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怎样区分主观客观?所有客观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测量”的,但不可以被“评估”;所有主观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测量,但可以被“评估”。所谓“测量”,一定是根据事物某种固有的属性进行;所谓“评估”,一定是根据某种经验进行的判断。
身高2.3米是姚明的一种固有属性,可以客观测量,但不能“客观评估”,一旦评估就是主观了。而高、矮这样的概念不是姚明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而是人们的主观评估。客观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主观解决“好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在审计实践中,我们会通过评估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水平进行评估。如在挑选评估测试内容中,我们会凭审计经验,依据公司制度和内控手册来挑选出最重要的风险点。这样的挑选就是大家多年来审计经验的积累,也是专家头脑风暴方法的一种运用。插一句,建议新审计人员或开展新领域审计项目时,可以寻求相关专家帮助,一起拟定评估要点。
我们开展内控审计中需要采集审计证据。这个的环节中我们就要客观了。如抽查样本的数量,异常问题样本数量占总体样本比例。这些客观数据也都是客户非常关注的,异常问题比例也是做出主观判断和结论的重要依据。偶尔犯错和天天犯错的问题性质是不一样的。
2.做出审计判断和结论靠主观
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主观跟客观正相反,它指人们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属于主观范畴。主观以人的意志为准则,强调人的自我意识,主观的东西不具有普遍性。客观强调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实性强。
比如说眼前有一棵树,它是客观,人人都可以看到这棵树,自然之物刺激才会产生意识,在不同人的眼中或同一人的不同情绪状况下,这棵树或许象征的生命力、朝气,或许是年老体衰、走向死亡;在一个木匠的眼中,或许它是一棵适合做家具的好料。在一位画家的眼中更多的看到了它的节奏、韵律与生命的美感,这就是“主观”。这颗树,仍然在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存在着,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存在对错,只涉及立场。
在获得充分的、客观的审计证据后,我们就要基于事实做出主观的审计判断和结论了。这个过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哈姆雷特的理解都不同,没有人能说你说得不对,这就是主观性,而一块坚硬的石头,不管你怎么想象它,或把它想象成棉花,它就是一块石头,这就是客观性。
尤其在做审计汇报时一个人再怎么客观,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审计评价一件事情,除非你只是叙述,否则都有一定的倾向性,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就是我们的坚定立场。侵害大家的利益,哪怕是股东或是总经理的不良行为都是要被阻止的。事实上,即使你自称审计报告客观地描述事实,实际上也多多少少受到主观的影响。
审计人员主观态度不同,描述内容所观察的侧重点和用词都不同。你的用词,只是你觉得它是客观罢了。或许它并不完全这样。虽然我们做不到完全客观(总含有点主观),但我们在表达时可以尽量减少主观因素,比如在审计报告中尽量不评论,只叙述,尽量全方位看问题等等。
另外,也可以这么理解,审计人员想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思,但并非凭情绪凭直觉,而是全方位考察尽量以第三人位置进行信息披露。当然披露哪些信息都是带有主观暗示的。
例如,假设姚明身高2.3米,这是客观;他是高是矮?这是主观。在普通人看来是高,在比更高的人来看,他就是矮了。所以,如果你想反映他高就披露他身高信息,如果想反映他胖就披露他体重信息。这里选择性的披露信息都是有主观判断决定的。
3.内审工作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
内审工作既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既要研究客观证据,更要研究主观结论。我们以价值、效用这些概念来说明什么既是客观又是主观的结合。
效用干什么的?满足欲望的。欲望的产生就具有客观性。肚子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而不会是饿了想睡觉,困了想吃饭,这就是客观。饿和困,也分别源于不同的生理过程,饿的生理过程不能产生困的感觉,反之亦然,这也是客观。
喝第一杯水时解渴,喝第二杯水时更解渴,这种规律也是客观的,所以不可能反过来。喝水效用的饱和点也是客观规律决定的。但各个个体对于某事物的效用有不同评估,这就是主观评估。
既然效用都具有两面性,所以价值也当然具有客观性。具有客观性,并不否定其也有主观性。客观和主观,谁是第一性的?当然是客观是第一性,这和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同义。离开了姚明身高2.3米这个客观测量结果,就无法作出高或矮的主观评估。
4.独立性是保持审计主观判断的基础
每次审计项目都是一场利益和人际关系的纷争,内审人员被卷入中。内审人员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出了审计主观判断,进行利益调节。讲到这里,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审计人员没有独立性,对委托人,被检查人不能保持独立性判断和客观取证,那么这次审计项目的“仲裁性”对相关人员还有意义吗?
审计独立性是指削弱审计人员做出无偏审计结论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审计独立性是审计人员的生命。审计技能相对来说并无特殊,其他部门人员都能取代,但唯独我们的独立性别人无法取代。我们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我们与利益矛盾双方均保持独立,这才是我们存在这次利益纷争中的意义和位置。
审计独立性实质上是一种内心状态,自己内心独立,遵守原则、做到不偏不倚。使得审计人员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形式上的独立行是指是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就是让别人(第三方)看起来认为你是独立客观的。
我们在协调舞弊案件中和日常审计项目中,均保持内心的独立,始终保持“独立第三方”的角色。领导不对说领导,员工不对说员工。敢于仗义执言,取得当事双方的信任既是审计项目开展下去的基础,也是我们能够说服利益矛盾双方采取纠正措施的基础。具体技巧和话术这里就不多加展开,大家可以通过添加我们的微信号后续沟通交流。
5.合理看待内审工作的主管层级
我们在审计实践中看到有审计业务委托方来自部门层级如财务、内审、行政、人事、内控、监察、法务等;也可能来自高级管理层,如副总经理、总经理等等。甚至会是来自股东方,如董事会、监事会。
从事内审工作初期对这个问题也会比较困惑和迷茫,但如果把自己当做一个审计事务所。你就会看透这个问题。公司内部的权利自上而下授予,在一段时间内你无法拒绝你的客户来源。
财务部门看中了你,他就是你的客户。行政部门看中了你,你就感谢客户的“光临”和信任。这就是一次审计服务,一场委托关系和一次交易而已。在自己的薪资和能力范围内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自己长项的同时,也要不卑不亢地告诉客户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对初级审计人员而言,若客户需要合理的审计思路和丰富的审计案例咨询,这些都是需要另外花钱委托中、高级审计人员开展的工作。
无论你接受哪个部门的审计业务委托,对开展工作都有利弊。假设内审工作由财务总监指导,其利在能够给于获取财务资料的帮助较轻松,弊在审计部位置屈居财务总监之下,不能直接向高层汇报其独立性会相对弱些。一是涉及财务总监利益的问题不能深入;二是在获取其他业务部门资料方面会受到制约;三是协调跨部门利益和人际关系冲突问题时,无法做到客观、独立性,不利于相关业务开展。
最后我们想再补充一点。独立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国家审计,还是公司内审其独立性都是有相对性的。也有人把财务部和行政部内部的检查人员称呼为稽核人员,而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内审人员。即使出现了董事会委托出的审计业务,也不一定轮到你来承接。这里不光涉及到能力问题,还涉及到信任问题。
所以作为职业内审人员若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经超越了现有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量。可以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拓展更多的客户源。比如外部求职、多参加聚会认识权威高层人士起到“贵人相助”的作用等等。反之就安心本职,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继续提升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