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十大实务难题》之第十大难题持续经营
从《世界暂停了,会计不暂停?》可以看到在新冠疫情之下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封城或者封国等防疫措施,所有人都需要禁足在家,世界就好像是被摁了暂停键陷入停滞之中。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进行,收入其本上为零。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企业的会计还在进行记账活动,并对企业的设备等计提折旧。这就如同是一个悖论一方面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另一方面企业会计才还在进行折旧和摊销的记账。
个人认为实质上这就是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的持续经营假设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之处:
其一、持续经营假设只对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进行判断,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比如此次新冠疫情等让所有企业经营陷入暂时的经营停滞之下的判断条件。个人认为应该结合历史上发生过的案例来,补充完善持续经营假设的细分,新增暂时性持续经营暂停,让会计记录更加真实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
其二、持续经营假设在会计实务中的创新和探索不足。中国的会计准则源于财政部会计司的成文法,在会计案例对成文法的影响上只限于在国际会计准则有修订时,向企业实务界进行意见的征集,并且会计准则在企业实务中是只能在现有准则框架内进行会计处理,产生的会计实务的僵化处理,对于会计准则的创新和探索基本是依靠会计理论界以及审计师等的理论研究的需要进行的探索。产生了对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实务创新和探索的不足,产生会计实务的僵化处理。
其三、持续经营假设判断的标准不足以及后续的会计处理规定不细化。企业会计实务中持续经营假设的判断实际是基本是由会计师的年度审计时才会依据企业的现金流情况进行判断,但企业实务中特别是上市公司并购对赌的实践中会存在因为被收购方的业绩不达标让企业的控股股东失去对收购的子公司的控制,让被收购的企业陷入到无法经营的困境中。这样的案例表明企业持续经营并不是现金流断裂一种情况,比如股东因为巨额对赌的冲突一样会让企业陷入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当然,解决的方案可以是会计准则层面对持续经营假设判断标准进行明确的规范,并对相关的会计入下进行细化的规定,不能只依靠审计准则来进行企业持续经营的判断。
相信持续经营是企业会计实务一直存在的难题,实际上企业的财务或者会计人员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未来是否可以持续的经营下去,但正是这样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问题,在我们会计人的专业会计处理上却成了一大难题。相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会计人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