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十大实务难题》之第八大难题是费用还是成本
正如在笔者文章《成本与费用到底如何区分?》《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如何区分?》中所论述的,成本与费用区分存在业务与财务的不同认识的冲突以及准则与实务冲突,实质上就算是我从事了二十几年的财务实务工作一样都很难对费用还是成本或者说具体是管理费用还是销售费用进行准确的认定。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个人认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的需要
毛利率或者是毛利额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指标。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财务指标角度看毛利率或者毛利额是从外部角度投资者最关注的指标,企业的研发、品牌、生产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就在于此,比如酒类企业的毛利率可以达到90%以上代表与茅台、五粮液等,软件业的微软等一样有很高的毛利率。当然还有苹果公司为代表的IT类企业。优秀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行业内毛利率都是领先的。
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对的成本还是费用的核算时就自然会考虑到为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会基于同行业的一些案例并结合企业业务的实践在会计准则框架内进行制定的有利于企业的高毛利率的成本核算制度对此进行核算,当然会有一些创新式的企业毛利率案例的产生,比如实务中会有一些毛利率达到100%的产品,比如软件企业或者高技术的服务企业主要的投入是人力成本的前期投入,产生巨额收入是在获得产品上市许可后,产品已经成型并标准化模块化不再发生投入,就会产生不再发生直接成本的100%的毛利率的情况。当然,实际上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产品是存在成本的,只是前期会计上因为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在当时的时点上基于会计估计进行了费用化的处理,这可能会产生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为基本上此成本费用的区分是基于管理层的判断。当然,实务中还会有很多此类的案例比如乐视电视就就有亏本卖电视来达到让电视与服务收入拆分后,服务收入的毛利率提高的商业模式,以便于后续的资本运作,达到提高企业估值不断融资去扩大企业规模的财务目标,从视频会员到乐视生态链再到乐视电动汽车都运用了成本与费用的拆分会计魔术,建成了乐视的商业帝国。
其二、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和实践的不同产生成本与费用划分的不同
企业实务中存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实践,从笔者了实务工作经验来看清主要存在三种,第一种实际成本法、第二种标准成本法、第三种目标成本法。当然还有先进的作业成本法,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少见并且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还是没有大量实践案例来支撑的。实际成本法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一样是运用比较广泛并且历史最久远,与企业业务交流比较简单不存在认识差异的方法。标准成本法实际上是基于美国的通用等汽车公司生产流水线的运用产生的,在我国的实践主要还在外企进入中国后的制造型企业,用标准成本来控制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和管理来达成企业的成本管控目标。目标成本法这要是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等企业以及日本企业对于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原始的追求,主要的思想是在扣除企业的一切费用之后来计算出一个基本的产品目标毛利率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毛利额,倒逼企业产品的成本的目标达成,不论是通过产品的研发、销售、生产等的创新和努力达成产品的目标成本。以上三种成本管理思想的不同,实际上在成本和费用区别上就会带来巨大的差异和冲突,在会计的实践中应该会是百花齐放了。
其三、外部会计师的认定不同产生的成本与费用划分不同
企业会计实务中成本和费用区分的最终认定者实际上是出具企业财务审计报告的外部会计师,当然,过程正如我在文章《会计准则背后博弈的三种力量》所写的具体到成本与费用的划分上实践中基于会计专业水平和案例了解等个人认为会计师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基本上是会按会计师个人的职业判断为最重要的决定力量。
总之,成本与费用的划分是一个会计实务的难解之题,还会有很多的因素来对此进行影响比如企业所得税的考虑会影响到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问题,再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等,相信会计实务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对成本与费用的划分产生影响,并变成一道会计实务的难解之题,等我们会计人去影响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