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十大实务难题》之第七大难题收入确认
会计实务中第七大难题收入确认应该说是所有企业的财务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的业务事项。企业成立的目标就是要创造收入并赚取利润,无论商业模式和科技如何发展目前看这一基本的财务逻辑是不会变的,因此收入就成为企业一切的源头,无论是股东们投入巨资、创业者管理层投入所有的时间和智慧付出努力都是为了获取客户对企业支付的现金购买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来补偿支付供应商的货款、支付员工的工资、支付国家的税金、支付股东的分红等。从以上企业现金流的循环就可以看出收入是企业业务的起点和源头之水,因此企业实务中会计收入确认就成为企业会计难题之源头。
通过以下笔者的关于收入的几篇文章《新收入准则就是切蛋糕》、《新收入准则之买赠让人欢喜让人愁》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其一、收入确认实务中存在大量的创新自动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挑战。从近期的新收入准则与原准则的变动可以看出实践中新收入准则实施后并没有对企业的业绩特别是收入额和净利润产生不利的影响,反而出来了有利的影响,比如华为的新收入准则实施对年报短期利润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以及房地产企业、电商企业、建筑企业等原来应该在个人预计新收入准则对原准则进行更加严格进行五步法等细化规定的前提下。
其二、收入确认最大的争议来源于总额法和净额法之争、其次是收入的时点之争。对于企业股东或者外部利润相关方都关注的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一般都是企业的损益表的首行收入。从现实生活中比如知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排名就是用收入指标来进行衡量的,有很多人认为应该加上利润指标,个人认为不用原因其实一样很简单,如果企业收入能达到世界前列利润水平如果跟不上达不到行业平均水平或者是先进水平,相信很快会因为竞争让企业规模自然退出五百强,相信近期深陷债务危机生死之中的海航就是最好的例子。总额法与净额法之争的实务案例可以参考《新收入准则想说爱你不容易》、《新收入准则下电商优惠券的悲欢离合》。背后是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中最关键的一种方法PS的估计方法的影响,对企业的股东来说就是10到20倍的价值差异,特别是对比如高速增长的新兴企业近期爆雷的瑞幸咖啡就是收入造假事件引发的,主要是为了达到投资者的预期的收入的超高速增长预期。所以,总额法与净额法之争应该是企业管理层在会计上最看重的指标之争了。
收入的时点之争可能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在A股市场并购基本上基于对未来净利润对赌制定企业并购估值的基础之上,可以看一下我的文章《新收入准则引发的血案--评上海明匠“失控门”》,从案例中就可以出收入准则的变化引发的一系统的多米诺骨牌式的资本悲喜剧。
其三、企业会计实战中如何让收入确认落地。可以参考笔者的文章《如何让新会计准则助力企业发展》。
总之,收入确认是会计实务中的难解之题。无论是通过会计准则的更新迭代、还是通过监管机构的严监管,实践中都无法解决背后资本市场或者是企业利益相关各方对企业收入最大化的追求,特别是在会计口径的收入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引发的各位对会计收入的操纵或者说盈利管理的空间。相信收入确认难题的解决方案还会是在各方的博弈基础上达成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