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年做销售考出CPA,后9年在事务所做审计,2019年开始在新部门做主任,心愿是拿到5张证书(还差1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曾经迫切的想实现,只是在逐梦路上被生活一次次的拖离路线,有人选择了随波逐流,有人选择了逐梦而行。谢力则是心中之火时刻燃烧,在准备了9年后得以如愿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事务所行业,没了先发优势,争强好胜的他克服了后发劣势,年初已开始成为某本土八大事务所的管理咨询部门主任。
一、大学立志做财会,9年后才如愿
在上个世纪末,国际贸易专业炙手可热,在跟会计对比后在专业上谢力选择了后者。在学基础会计时,老师用非常简洁易懂的方式让同学们理解了基础的会计知识,也让他改变了对会计的片面认识。从那时起,谢力就开始准备起CPA考试来,并希望毕业后能选择财务工作。
命运弄人之处就在此,谢力毕业后阴差阳错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进入财会领域,即使他2005年CPA全科合格后,在试图找事务所工作时也一直未能如愿。在某央企子公司做了3年销售后,谢力进入了某知名管理公司,开始了5年的销售兼咨询工作。期间出于自我挑战的目的,还进入某航空公司做了一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咨询的魅力来自于谢力亲眼看到,老板给一批保险行业的明星业务员上课,讲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能让这些保险公司的牛人痛哭,并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每个人人心都有最柔软的地方,就看你是否能够找到并击中。咨询公司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谢力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什么性格类型、经历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沟通,在尝试中调整提升,积累成了自己沟通的独门法宝。
因为工作需要,在熟读了无数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基础上,谢力认为工作态度和专业知识决定了人在职场的成就。从长期来看,专业知识也可以说是工作态度的体现,所以如何管理自己是职业规划首先要做的。他自从2003年接触这本书后,一直努力在践行书中的习惯,并应用在工作中。比如合作的基础是基于双赢思维,对于没有双赢思维或价值观有问题的人,他会选择远离。
二、进入事务所,从零开始追赶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谢力看到一家小事务所在招聘,投完简历后又打电话给合伙人,或许是诚意满满才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并最终加入了那家事务所工作。看似轻松的跨界对当时的谢力来说也是很纠结的,一般的事务所都是低底薪加项目提成的薪酬结构,转行到事务所意味着从零开始,面临很大的现实压力。
老人进入新行业,过了新鲜劲后谢力发现大家都只是填底稿,审科目,完全没有风险导向的概念,甚至不知道执行相关审计程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由于起点不高,谢力主动承担了几家代理记账业务来熟悉日常的财务工作;并且对审计底稿中的审计程序进行思考,琢磨其目的。通过半年左右时间,基本胜任了审计工作。随着审计经验的不断丰富,谢力发现内控咨询更能体现他过去工作经验的优势;由此,逐渐向内控领域发展。
第一家事务所工作三年后,谢力又因为机缘巧合进入了某本土八大事务所的咨询部门,再次实现了跨界。入职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是一个全面风险评估项目。这个项目的客户是一家主板上市公司,项目由公司的独立董事提议,但除了感觉子公司存在风险外,客户没有提供其他任何具体的指向;同时,还要求赶在客户出年报之前完成报告。接到工作指令时,离客户预定的年报披露时间仅剩两周多时间。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谢力带着1位1年经验的助理和1位刚入职的新人,以“白加黑”的方式,用14天时间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报告,还帮助审计师规避了审计风险。这个项目也让他在该事务所一战成名,在试用期就获得了职级晋升。
三、汇聚百家自成一宗
在事务所陆续和不同的合伙人搭配做项目后,谢力发现不同合伙人对于内控和风险管理的理解差异很大,且都认为自己是最科学最系统最全面,让他觉得很困惑。后来随着项目经验的丰富,以及和不同客户的深入探讨,领悟到其实不同的人由于自身背景不同,看到的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面,没有对错之分。谢力综合了诸位合伙人的思想,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了他最初的内控和风险管理观,并不断的完善;并且这让他对业财融合和不同管理手段融合的概念非常执着。
在此期间,谢力曾有一年被借调到证监会工作,协助上市公司监管。这期间他觉得监管、中介和企业都不能仅仅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各方换位思考非常重要,达成利益的平衡而非猫捉老鼠。中国的政商界缺乏旋转门机制,这种监管层与中介机构的交流能有助于各方理念的沟通。这种从顶端向下看的视角让谢力修正了自己的内控观。
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不断对企业管理的本质进行思考。谢力把企业管理的众多理论工具归纳为两点,即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他认为财会工作本质上就是将管理工作精细化和量化。每个管理咨询的细分领域都有顶尖的咨询公司,但作为事务所背景的管理咨询团队应该有两个最大的优势,一是对财务的理解,即业财融合的能力;二是通过内控项目积累的对企业管理的全方位的理解,即不同管理手段融合的能力。
依旧是咨询公司的经验价值,谢力认为咨询工作不是让客户满意就行。因为,有些时候客户的需求不是很明确,或者客户对咨询成果不是很懂。以内控为例,有些时候客户的项目负责人对内控并不非常懂。如果抱着应付交差的心态,也很容易忽悠客户去验收一个看似不错,其实质量很差的成果。这样的成果对客户没有任何价值,也危害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因为大家习惯了错误的理念而不知。所以,谢力在每个项目中都会去总结和提炼,结合实务去运用理论,同时,又通过实务来补充和细化理论。
作为经验总结,谢力在内控和风险管理、全面预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已陆续发表了10多篇专业论文。
四、一个好习惯受益一辈子
谢力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坚持看书。财会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不断阅读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淘汰。从事咨询工作后,他更是需要不断阅读来提升自己。大多数的咨询人员都没有很强大的企业管理实务经验,因此,阅读经典和实务案例是一个快速积累实务经验的过程。
尤其在大智移云时代,未来咨询工作成果要可量化,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IT技术。咨询工作本身也需要思考利用IT工具,提高效率。谢力已经有初步的思路,核心就是围绕前面提到的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将业财进行融合,将不同管理工具进行融合。2019年他计划会投入一些时间学习一些最近的软件和编程知识,努力做点尝试。
或许是之前咨询公司的习惯,谢力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培养新人上,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事务所流动率很高,很多领导是不愿意多培养人,这不影响谢力培养新人的态度和努力,他鼓励新人在公司的平台上去超越前人,超越他。谢力经常跟新人讲,如果他们觉得跟他学到了东西,希望他们将来把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分享给其他人。谢力希望通过厚积薄发,将来会有桃李满天下的一天。
在刚工作时,谢力曾给自己立了一个计划,是考五张证书,目前拿到了注会、注税,香港注会,国际内审师等4张,他在努力去完成最后1张达到自己的一个心愿。谢力认为证书首先是一个敲门砖。在别人无法判断你的专业能力时,一张证书会为你背书。其次,考证学习的过程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知识架构。即便没有取得证书,考证的过程也能让我们获益匪浅,当然前提是真的花时间去学习了。
谢力用了整整9年的时间从最底层的助理走到了部门主任的岗位。经过多年的努力,谢力用过硬的项目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并且实现了通过审计部门发展客户到为审计部门输出客户的突破。目前他最大的压力是如何做转型,从专注于专业技术、项目管理转型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关于这一点,谢力也给自己的2019年树立了清晰的目标:团队规模扩大1倍;加强基础研究(目前确定了10个项目),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完善服务产品系列;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表文章;年度不少于10场次演讲。
主人公寄语
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受生活压力或工作压力的影响,往往会偏离初心,将薪酬的高低作为换工作的唯一标准。实际上,任何一个行业或职业都呈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都是稀缺人才,而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人即便一时风光无限,也可能随时下岗失业。因此,建议职场新人们以终为始。认准一个终极目标,不为短期利益或诱惑所动,坚持走下去,直到破茧而出的那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