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Prime会员收入确认谈新收入准则
看到一则会计行业新闻《SEC关注亚马逊公司是否遵循新收入准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关注亚马逊公司(Amazon)是否遵循新的收入确认准则,特别是后者如何确认亚马逊Prime会员收入。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公司拒绝向SEC提供相关信息,表示Prime只不过是提供的一项服务,单独将其列出无助于分析其净销售的性质。原文链接:"
对于电商业的先行者和现在的行业老大亚马逊来说会员收入实施新收入准则一样存在与SEC等监管机构的争议,至少说明二方面的问题,其一、新收入准则实施的复杂性以及可选择性。其二、会员收入商业模式在旧收入准则下与新收入准则从会计处会对投资者产生不同的报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双方的争议到底是什么?
首先,来看一下亚马逊Prime会员收入的内容是什么?按亚马逊中文网站上看到的服务内容如下:
个人认为从以上服务从新收入准则来看是很复杂的一个人为判断的过程,至少要给出二个判断:
第一、是按期分摊收入还是按实际履约确认?
是按期收入分摊年费288元/年还是按实际服务履约在一年到期前比如按一次《海外购免邮》《国内订单免邮》《会员专享折扣》《电子书免费送》来确认会计收入和成本,到期后未履约收入一次确认收入无成本。
这应该是SEC和亚马逊的争议的焦点所在!按期分摊收入对企业来说收入利润比较平均的在未来记入利润表不会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产生大额的波动,应该是在旧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计量的成本比较低计算比较方便,只需要预估未来会员收入对应的成本,一般可以通过企业自己的历史数据进行预估成本,对未来会员服务的履约成本进行自主的估计就可以了。在会员费收入到期前对于利润的影响是掌握在企业自己的手中,并且如果会员费收入坚持增长或者不下降就将不存在很大的风险。企业可以将会员费收入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如果被认定按单次履约来进行收入的确认,就会存在会员收入的大额波动,以及利润的大额波动,一切都看客户使用会员服务的情况,收入和利润都不能准确的预测,只有当单个会员使用服务时或者是到期时确认收入和成本。会对企业会计报表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会员费到期时可能产生一次性巨额利润(在会员服务没有按使用或者使用低于企业预期成本时)。
第二、免费试用期以及捆绑其他公司产品销售对收入确认的影响。可以看到亚马逊Prime会员收入还可以有30天的试用期以及可以加价购买腾讯的服务,这在京东等其他电商的会员年费等服务购买时是一样的。
对于试用期有二个会计问题需要解决。其一、试用期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分二种情况一种会员试用后购买,一种会员试用后不购买。实际上会计处理上本质是记入成本还是费用的问题?从企业角度是想都记入销售费用中对于企业有利,会员费的毛利和收入就会高。从监管或者谨慎性原则来看记入成本或者冲销收入是比较合适的。
对于加价购买送礼品,实际上一样要看清礼品的成本是不大于收入,一样有记入成本还是费用的问题。
背后的本质还是总额法还是净额法确认收入的问题,新收入准则下一般以上都要按净额法确认收入,以上礼品个人都认为是需要冲销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