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什么是会计的“国际化”?

旋转长颈鹿 / 2017-10-05
文字 正常
  • 标签:
  • 海外会计视野瞭望
  • 审计视角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会计虽然仍是一个本地化属性较强的领域,但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唯一”全球准则的持续推进,会计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实际而又必须的选择。

    CICPA与国际化建设

    由于法律、制度以及习惯的原因,会计虽然仍是一个本地化属性较强的领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唯一”全球准则的持续推进,会计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实际而又必须的选择。虽然,会计的国际化已不再是新词汇、新概念了,但却仍然是一项层次多样、含义丰富,并且任重道远的目标。

    想要推进会计的国际化,首先就需要理解这个目标的具体含义、体会其中的层次感。会计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而是一个涉及到全行业、多层次、全体市场参与者的综合议题。

    国际化建设”同样也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着力方向之一:

    旨在“进一步巩固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国际趋同成果,推动标准更加落地生根;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教育、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专业服务市场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型事务所国际化发展能力以及参与国际会计公司治理和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行业在国际会计事务上的话语权,使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向国际水准看齐。”

    会计师的国际化

    让我们把会计行业按层次来拆分,首先应提及的是市场参与者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会计师。什么是会计师?会计师可以做到哪些事?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师长的例子。

    N老师是我的会计入门老师,他曾跟我讲过他那个时代对于会计的认识。在N老师初学会计时,他总想像自己以后即将成为一个戴着袖套、拨着算盘的账房先生,这个画面深深地在他脑海中生根,伴随了他的整个大学时代。在那个时候,会计电算化仍不甚发达,会计学习者需要考核珠算。现实让N老师着实苦恼,但即使想像丰富、不甘平庸的他已经“不慎”进入了这个看似枯燥乏味的专业,没了别的选择。日后这份“账房先生”的职业非常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N老师靠着会计专业的一纸文凭和珠算证书在某国有企业找到了一份专业“相关”工作。由于以前并没有任何经验,国有企业安排给他的岗位是库存管理员。多年枯燥乏味的学生时代的终结所开启的却是又一段枯燥乏味的职业生涯。

    我们都知道会计里有“存货”(inventory)科目,或许“存货”对于我们而言,是账目和数字;但对于库存管理员而言,存货的意义就不再抽象了,而是实打实的物品。N老师每天战战兢兢地记录出、入库,守护着屋顶下的每个纸箱和瓶瓶罐罐。他说,那个时候的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看门的人,甚至还不如”账房先生”来得有“地位”。

    直到有一天,令他的人生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正是会计的国际化

    某一年,他在假期拜访了新加坡的远房亲戚。之后又因机会留在了新加坡学习“国际”会计。再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猜到了:

    他考取了国际会计资质,发表了英文论文,甚至还进入当地高校进一步深造、获得了更高的文凭。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之后,他选择回国成为了一名高校会计讲师。

    N老师最开始认为,会计是“拨着算盘的账房先生”,工作后一度认为会计是企业的”门卫”。但在聊到这些往事时,他对于会计的认识早已经天翻地覆。现在的他认为,一名合格适任的会计师在业界可以胜任管理层治理层的任何职务,在学界则可以从事工商管理类内任何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再往大看,会计师又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只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再通过不懈努力地工作和持续学习,会计师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N老师认知的改变证明了对于会计师个人层面而言,国际化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作为市场中最为基础的参与者,会计师的国际化”就应该是“会计国际化”最先实现的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会计师的国际化?会计师的国际化并不只针对少数会计师精英。诚然,在跨国公司任职、从事跨境业务,或者学习考取国际资质是一种国际化的方式,甚至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会计师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除了上文所述的在跨国公司任职、从事跨过业务,或者学习考取国际资质等”涉外”手段来获得,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却更彻底的获得方法。

    如果去看一些成功会计师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多是心态开放的专业人士、拥有一颗追本溯源的好奇心。其实,不固步自封就是获得”国际视野”的王道。

    有人说,“会计是一门语言”。这不仅因为其中涉及到无数的专业术语,更因为会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角度。我们在学习会计或者审计的时候一定遇到过艰涩难懂的辞藻或描述。

    比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就让我在考CPA时好好地喝了一壶。分解、理解、吸收这个名词使我颇费了一番功夫,遑论明白如何确认、计量、区分不同的金融资产?

    但是,当我们遇到困惑的问题,如果能即时向上、向源头求索,问题总会在某个时候迎刃而解。任何艰深的问题都不过是简单问题的累积罢了。

    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and Loss”,如果能够去查询准则原文中如何分类金融资产、顺着英文的字面描述来理解,或许就豁然开朗了。

    作为成本中心,专业胜任能力是会计师安身立命、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而会计师的国际化则是专业化的必要条件。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Financial Assets: 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and Loss”

    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

    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业市场内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各项经济活动里的中流砥柱。事务所为其“客户”提供鉴证、税务、法务、并购、咨询等等专业服务;事务所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众对于财务信息的知情权,降低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那么,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合伙制”为主要组织形式存在的事务所要如何进行所谓的“国际化”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国际化”的标杆,所谓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怎么样的。

    其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是一种误用。由于法律、制度的原因,事务所一般只在单一国家经营。跨国运作和全球覆盖主要是通过由各个国家的独立事务所组成的“国际网络”来实现的。所以,实际中并不所谓的“国际四大事务所”。真正的称呼应该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网络”,简称“国际四大网络”、“四大”。

    从这个角度上说,“国际化”其实就是“网络化”,即自行组建或者加入“国际网络”。现代会计师事务所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都会面临是否“网络化”的选择。“网络化”需要在品牌、内部体系、执业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统一,但事务所间可以不存在任何的股权关系,也不要求财务上的合并。

    《国际审计准则(ISA)》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均对国际网络有明确定义。

    从历史上看,“网络化”的利远大于弊。

    国际网络为本土事务所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籍由国际网络的平台承接跨国业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海外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客户都需要专业服务机构的国际网络来对接,这为国际网络成员所们带来了大量直接业务和机遇。

    通过执业标准的统一,本土事务所将实现自身的执业水平与国际接轨;同时通过网络内的知识管理体系,学习到各类业务的相关经验和最佳实践,奠定专业化的扎实基础。

    当然,“网络化”也有其弊端。

    同属一个国际网络的事务所必须要关注独立性方面的影响,防止出现利益冲突。比如,A网络的中国成员所承接了X公司的审计业务;A网络的美国成员所可能就无法承接X的直接竞争对手Y的审计业务了。另外,同一网络的不同成员所在分别提供审计、非审计服务时也会受到不同监管方面对于独立性的限制。所以,加入国际网络不是只会带来新的业务,有时也会造成原有业务的丢失。

    除了独立性的因素外,“统一品牌”对成员所间的影响更大也更深远。大家都使用一个品牌、名称使得所有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真正成了一条麻绳上的蚂蚱。这里最典型的案例非“安达信”莫属。作为网络心脏的安达信美国成员所出事后,安达信的品牌声誉跌至了谷底,各国成员所的客户群开始争相寻求解除服务合同。所以,该网络的各个成员所被迫选择脱离安达信网络,委身他人。最后,基本就只剩下“安达信国际网络”这一空壳实体在处理破产与相关诉讼事宜。

    有些人认为,“国际网络”是外国的,本土的才是所谓“自己的”、“民族的”,正如未自行成立国际网络前的天健所,被称为最大的“民族”会计品牌。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国际网络下的各国事务所均为加盟成员,其中也包括中国成员所。所以说,国际网络是“大家的”,怎么会只是“外国的”呢?

    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没有中国成员所的“国际网络”,恐怕也没有资格成为国际性会计网络,充其量只能是地区性网络罢了。同理,所谓“民族品牌”或者具有排他性的固步自封的想法也并不是好事,不利于业务扩张、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归根结底,在专业界唯有专业主义才能站得住脚,有利于专业化的举措才是有价值的、真正可以报效国家的。当然,如果只是门户之见那就另当别论了。

    综上所述,事务所的“国际化”主要通过“网络化”来实现。通过网络化,可以实现专业服务业与实业,尤其是与跨国公司服务需求的对接;在服务实业的同时,实现服务社会和公众的目的。

    会计业的国际化

    我们在讨论“会计所国际化”的时候间或谈到了专业服务行业。会计业作为专业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国际化又该如何实现呢?

    我们这里讲的会计业主要指的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业的使命是服务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吸引外部投资、帮助内资走出去。一句简单的“引进来、走出去”就是对“会计业国际化”的最好诠释。

    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会计业同样需要依靠专业的力量,而不是其他。

    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外资企业高管曾向我表达过他们的“郁闷”。这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在国内某四线城市设有工厂和办事机构。但是,令企业管理层头疼的是,该企业常年遭到某些人的“敲诈勒索”。原来,该市某些人士借助亲属的行政职权和资源开设了所谓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强迫该市的外资企业购买相关“服务”。高昂的费用被该企业负责人称为“上贡”,并以“咨询费”的名义进入了账目。这个现象体现了当地营商环境的恶化。如果长此以往,恐怕就不会再有企业愿意到当地来投资设厂了。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是违反法律、比较极端的案例。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看似合法的例子。所谓的“红顶中介”便是其中之一:借助行政手段,强制销售并无价值的服务,为本就经营困难的实业企业平添了很大的负担。本来应该成为推动实业发展的专业力量,却变成了市场中“雁过拔毛”的摩擦力。

    所以,会计业国际化的定义和目标都非常简单。服务好每一个引进来、走出去的客户,专业化是最好的方式。

    会计资质的国际化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大家都很关心的会计资质和“会计资质的国际化”。

    注册会计师资质(CPA)是专业会计师的护照。我们都知道,本国护照能获得多少国家的免签待遇是检验这张“护照”含金量的重要KPI。同理,与其他国家会计专业协会间有多少互认协议(Mutual Regnition Agreement, MRA)也是验证会计资质国际认可度的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够,仅仅与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有若干考试的豁免,但仍未真正走出去。这与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大国形象是极不相符的。

    在会计资质中,存在一个顶级“俱乐部”。“全球会计联盟”(Global Acunting Alliance,GAA)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受认可的会计专业协会所组成的精英团体,包含10家创始成员协会(其中包含HKICPA)。

    GAA覆盖的10家会计专业协会是全球受认可程度最高的专业协会,它们在全世界拥有的会员数量超过100万名。GAA好比会计资质界的“WTO”,在全球业内的受认可程度体现在它们所覆盖的资本市场市值最大,会员资质所附带与他国资质的互认协议最多,可以说几乎在全球畅行无阻。如果没有一个“会计TPP”出现,很难有任何联盟能撼动GAA这个“会计WTO”的强势领导地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坐拥全球最重量级资本市场之一的中国却不在这个“会计WTO”的行列中,确实不太说得过去。CICPA应该把进入GAA列为中期目标,此举不仅有利于扩大中国注册会计师资质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更有利于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与治理水平。

    当然,目前的CICPA确实在多个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为使专业最大化,会计资质的举办方应该是专业机构而非官僚机构。由专业界人士担任会长是国际业界的通行做法。我们欣然看到,像张克、余瑞玉这样的事务所负责人能够进入CICPA担任副会长。但由于历史原因,CICPA现时隶属于财政部领导,而非代表所有CPA资质拥有者的专业机构。

    张克: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创始人

    余瑞玉:天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专业协会不仅需要帮助会员实现专业发展,更承担了部分监管机构所赋予的监管职能。所以,会计资质的举办机构应具备完全的公信力。当发生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泄题、改分的事件时,公众就会对会计协会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如果一个专业协会连考生的个人信息都保护不好,又怎么能放心让他们来协助监管部门保护公众利益呢?

    诚然,国外的主流会计协会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国外主流会计协会往往倾向于保护大型事务所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小型事务所和实业界会计师。当欧盟、美国和中国兴起“强制审计轮换”的讨论和实践时,HKICPA曾密集发声反对。这其中当然更多的是专业的考量,但是,HKICPA的观点也与最大型事务所——“四大”的立场相吻合。当我们看欧美主流会计协会领导人的履历时,也不难发现他们多是“四大”前合伙人出身。这个现象有一定合理性,毕竟很大一部分CPA都供职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事务所也贡献了CPA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值。

    独立于CPA之外,中国还存在一个会计职称体系,主要流行于企业界,尤其是国企、事业单位。会计职称独立于CPA资质,非会计界的人士却常常混淆。会计职称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其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已经相当陈旧,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会计职称也并不像CPA,有人大立法的法律作为依据。

    个人认为,未来的中国会计资质应该与职称体系并轨,确保在专业上的与时俱进,同时避免造成混淆的情况。这对于会计资质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作为会计资质的拥有者,专业会计师的培养模式同样需要改革。目前的CPA资质重考试,而轻培养。然而,专业会计师的培养好比足球青训体系。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青训系统,中国足球的水平迟迟不能进入世界先进。

    2007年,比利时男足排名FIFA第71位,仅比中国队高5个名次。然而,2014年,比利时队打进了世界杯8强;到了2015年,比利时更一度历史性地登上过FIFA世界排名第1位。

    与早已确定晋级2018年世界杯决赛圈的比利时队相比,惨遭淘汰的中国队似乎还是踏步不前。

    CICPA在一些高校设立的CPA方向班是非常好的尝试,不仅仅帮助大学生在专业上得到提升,更协助他们对接实习、就业机会。

    国外有很多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参考。有的专业协会与大学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开设认证课程,这样学生就只需要在大学里上课就可免除CPA的某些考试。有的专业协会同时与业界合作,设立类似于“认证雇主”的项目,与雇主一起制定培养计划。

    总结

    会计的国际化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立足根本的基础上,先寻求参与融合,再争取领导再造。会计的国际化不仅仅代表了专业化,同时意味着更广阔的格局与视野。

    作者
    • 旋转长颈鹿 爷是老会计,专治吹牛逼。
      微信公众号:torontoaccountant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