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感悟|数字思维

据统计,二战期间每2.5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是否会觉得抗战歌曲里那句歌词“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有意淫之嫌?
数学界有爱因斯坦之称的歌德尔曾这样说过:人类语言所能作出的任何定义都是不完备的。

我个人觉得这句话浓缩了中西文化在探索世界方略上的本质差异。中国有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可至今好像还没出过有划时代贡献的自然科学家,相反,中国的诗词倒是美誉天下,无与伦比。因为我们习惯以模糊与宏观的方略来探索思考,所谓的学而优则仕,考的也是美文一篇。作为百花齐放的一种方式存在倒也不错,但若以压倒性方式作为唯一标准,就有失偏颇了。
我们所谓的大家之作,有时还真不能深究。让我摘引一个文学家与思想家的传世之作来讨论。
韩愈在他的名篇《原道》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古之為民者四(士农工商),今之為民者六(士农工商佛道);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大意是说古代只有四类人,现在多了不种不收的白吃饭的佛道之徒。原来一个农户种的粮分给四家吃,现在要匀给六家,自然会造成资源匮乏。其模糊逻辑让他做了一个过于简单的假设:类等于个数。行业从四类增加到六类,原先能分得四分之一粮食者现在只能分到六分之一了。这实在是一个小学生都不该做错的简单数学题。
学象形文字长大的国人善于形象思维,但久而久之数字思维能力就退化了。这一点,东西方有着天壤之别。
这两天央视体育台播了姚明入选NBA名人堂的新闻,姚明以前效力的火箭队是我最关注的球队。记得两年前,这支联盟最年轻、首发5名球员中80%为新面孔的菜鸟球队创造了用数据战略打进季后赛的奇迹。
以数据分析见长的球队总经理莫雷(很好玩,球队像是公司运作)帮主教练确定了以篮下突击与三分球为主的打法,彻底放弃2分中投,因为后者的效率与难度比值最差。

就这种奇葩打法,居然得到了全联盟最高的场均106分进攻得分。
再看美国的黑手党,以前靠拼命的方式打天下,现在开着稳赚不赔的赌场坐享其成,靠的就是庄家平分占先这一条看似微不足道的优势,其51%的获胜概率在规模经营下足以让其赚个盆瓢钵满。
数字化思考可以帮我们从模糊中提取本质,从无序中理出头绪。
我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他从来不看国内的政治新闻,什么十八大,什么新闻联播,听上去都一个样。

内容看上去比较枯燥,这我不否认,但用数字统计的方法还是能品出点味道的。比如说,这届政府工作报告与上届的对照起来研读,以前发展基础建设全文提到7次,这次只有两处提到,这个就是新的风向标了。
午睡的时候翻到一本《读者》旧刊,有篇文章说到一个神奇的达芬奇公式。画家先生达芬奇研究发现:同一高度所有树枝粗度的总和等于树干的粗度。

具体说来,如果一根树干分叉为两个树枝,那么两个树枝的横截面积之和等于树干的横截面积。后来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定律,并进而发现这种结构最有利于抵御风力。
读到这里,跳入我大脑的却是这样一句俗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关风对树的吹袭,东西方的哲人居然有如此迥异的观察:前者借用形象的文学比喻,后者诉诸精准的数字思维。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