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管理笔记
本文系笔者2015年9月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点滴感悟笔记。在实践中逐步去理解和运用,是对大师们的管理思想最好的学习方式。虽然今天的想法也许在明天被发现是错误的,但这就是进步。
管理者职责:
1、管理者首先做好业务经理:懂产品、懂品质、懂包装、懂创新;同时做好人事经理:懂授权、懂考核、懂激励、懂人性;再则做好财务经理,懂规划、懂计划、懂预算、懂控制。
2、职能部门最基本的工作是让业务部负责人理解相应职能,而非代劳决策。正如财务人员不一定精通理财和运营,人力资源人员也不一定懂人事评价与人才使用。
3、职能部门存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促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对管理的理解。完全没必要试图让职能部门人员去决策业务,但必须要求业务部门负责人理解职能部门的管理意图。
4、职能部门人员自以为“理解”业务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果真如此,不如尽快让他担任业务岗的工作吧。
5、财务部和人事部是如何将公司搞垮的?过度沉迷于工具而非灵活运用管理理念是罪魁祸首。经常是财务过度强调预算和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过度强调绩效考核和能力素质模型。
7、身居管理高位,对别人的想法予以否决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很多时候却没有遵循科学的决策方法,最终导致事情变得很糟糕。
8、人事决策才是企业最大的一项投资决策,因为一切资源都是围绕人来配置的,而非仅仅针对项目。
9、管理者授权或委托任务后,只应主动提示可能的重大风险,其余就让人跌跌撞撞的摸索。包括:部门负责人对下属;集团对子公司;父母对孩子。管理者只负责方向和效果,不负责效率,必须启发被管理者自我管理。
管理者素质:
10、企业经营管理不需要天才,老板不必是天才,管理层不必是天才。那些认为自己是天才的老板、管理者都是不成熟的人。
11、认为自己的见识无比清晰,因此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的行为,就是傲慢。
12、管理者无论担任何种角色,一旦上任,则应当按“角色”出演,而非“本色”出演。
13、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价值观,包括:(1)鼓励创新并容忍失败是重要的;(2)着眼于机会而非纠结于困难;(3)基于过程的风险控制是必要的;(4)用人所长并让人成功是重要的;(5)对事负责,而非对人或对组织负责;(6)尊重规律、循序渐进是重要的;(7)保持谦虚与学习的态度是重要的。
14、管理者抱怨下属执行力的时候,需反躬自问:(1)你觉得自己的重要,真是因你智慧,而非因你的身份角色、信息掌握度,以及授权所致?(2)你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吗,比如:你正确授权了吗、你确定鼓励创新吗、你真的坚持了原则吗?
15、管理者就是旁观者、教授者和鼓舞者,而非仅仅是管控者。未来的管理越来越需要让被管理者自己去管理自己,包括员工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提升;
16、旁观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力,旁观的能力来源于对人的兴趣、平常的思考力,敏锐的观察力则是直接体现。
17、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机会在哪里,则更容易原谅别人错误和无知。人类本身就是有重大缺陷的,自私和懒惰是通病,必须获得怜悯和宽恕。
18、一个人在职业上求上进者最大的迷茫是:在我这个领域的顶尖高手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水准如何?
组织的氛围:
19、基于利益给予的贿赂式管理和贿赂式营销都不是好的办法,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让管理者和消费者卓有成效。
20、组织的氛围应当是集中精力于关键目标和贡献,切勿将高层引导到两个误区:(1)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并且还无限拔高;(2)在公司内引起相互猜疑的风气,并且还美名为风险内控。
21、攸关外部利益的谈判可以尽情的猜测和细致筹划准备,但这只是一种底线思维,而非基于“人性恶”为基础的敌意思维。
22、公司内部必须以信任为本;信任,但要核实。因此:(1)委以重任前必先经持续不断的长时间的考察;(2)委任后则给予信任;(3)发现确实不值得信任和不靠谱的人必须清理出去。
23、无论对内和对外的防范措施,都只能在思想意识中,行动上必须以信任为主。
24、何为创新,何为折腾?那些基于业务开拓和顺应人性的管理激励都是创新;那些引入流行管理时尚,针对组织不停的变革、对运营成本纠结沉迷等,都是在瞎折腾。
企业经营:
25、无论是多元化还是一元化,其核心仍然是聚焦,聚焦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也即在核心能力领域内的持续创新能力。
26、价格永远不可能是持久优势,品质才是;扩大收入永远比降低成本更重要。任何企业一旦将眼光聚焦于如何降内部成本,说明公司就没救了。
管理者的时间管理:
27、通过时间管理,至少已让自己常常去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目标及对其他人或其他部门可贡献的事务;尽量不让自己的时间表空下来;同时更好的贯彻实现“尽量不将工作带回家”的承诺。
28、上班时间只思考与自己的、同事的和公司的目标直接相关的事情,那些管理理念、人生感悟、学习充电等都留到下班之后去做。
29、八小时以内专注于工作中的重要且紧急的事项,八小时以外专注于家庭、锻炼、学习、娱乐等重大而非紧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