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现四维一体思考(三)
审计发现通常是对象明确范围狭小的点,点不断延伸则形成线;无数的线纵横交织则是面,无数面的交错累积则成体,体也会随着时间随着阶段随着环境改变而变化。在什么样的维度评判审计发现才是恰当的呢?
一维、点
点是针对审计事实最直接最真实的判断,是审计结论最基础的支撑,是审计中‘上层建筑’的根基。点很小,因为它只是针对单个事实的判断和剖析;点很大,在审计报告中的篇幅可能最长,是审计结论的具体描述和论证过程。审计需要全面深刻的剖析审计对象,扒干净,看透彻,展示最本真无死角的审计发现点。基于点的重要性,审计需要做的一方面是审计发现的剖析,一方面是审计发现的呈现。
审计发现的剖析,审计需要对审计发现反复推演和确认,对所有支撑此点的依据进行“多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客观性、针对性等)确认,并以对立面的角度或其他思维方式试着推翻或查找缺陷。当证据链条形成坚不可摧的能抵挡所有质疑和反驳的充分合理的理由,则基本上算是扒干净,看透彻了。
复核是对审计发现的再次确认和推敲。审计复核人员资历相较提交人员经验更为丰富,对问题的剖析可能会更加的透彻和全面。复核一方面确认审计人员的论证过程的正确性,一方面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全面性和严谨性,进一步保证点的质量。例如采购价格审计,审计人员可能从质量、价格、交期、服务等多方面审计后得出结论,在复核者的角度可能会增加思考维度去考虑供方市场状况和整体环境。当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相同的结果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扒掉最后的遮羞布才是真正的一览无余。
例如,差旅费审计,通过各种证据和当事人确认A员虚报事实真实存在,此为点。
审计发现的呈现,如果非要再延伸,对问题的陈述亦是审计底稿的总结和提炼。问题清晰的同时需要清晰的呈现,这是对审计发现表述的要求。清晰的呈现主要是对问题的载体的描述,如上例中虚报,基本的思维至少能想到——什么证据证明什么部门什么职位的谁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从哪个方面虚报了多少次多少费用。而审计发现的呈现则是通过最简单直接清晰的方式表述问题。
清晰的呈现也需要有所侧重。审计发现的呈现是审计报告中最基层且篇幅最大的内容,其重要性自无需多述,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重要性更多的是面对审计对象,问题点的清晰和严谨是‘征服’审计对象重要武器。最容易忽略是站在非审计对象的位置而言,没多少人关心虚报的发票是B还是C,过多表述关注度不高的面不合适。因此,审计发现的呈现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做适当的调整。
二维、线
线是点的延伸,点没有方向,没有长度,因此延伸则可能不是单一、固定的延伸。线的思考是基层审计人员需要考虑,复核层尤其要考虑的维度。线的思考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范围的延伸,一方面是审计发现的提炼。
审计范围的延伸,看到美丽的脸蛋势必会把眼神延伸到其他部位,势必会延伸到与其结伴的其他同伴。范围延伸是正常人基本的思维,作为审计人更是需要灵活运用。现企业多数呈树形结构,一个点出现异常,其他相同、相似的点可能会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这是横向(X轴)的延伸成线。例如查实一个物料价格异常,自然而然联想到同一供应商的其他物料和同一采购人负责的其他物料。一个点出问题,可能是因上下游导致产生,或者此点的问题可能导致上下游出现问题,这是纵向(Y轴)的延伸成线。例如物料价格异常,逆向关系到供应商的选择和议价,顺向关系到品质扣款和货款支付。
范围延伸或是水到渠成或是有意为之。审计人员在发现异常后做适当判断,延伸后的范围仍在审计范围则可按常操作。如有必要扩展审计范围或有重大发现则及时向上汇报,上报层级据异常影响程度而定。通过请示和上级指示实施延伸审计。
例如,如果点是A员虚报,线可以是报销流程,可以是与A同部门的其他员工或与A职位相同的部门职员。
审计发现的提炼,如果说点是在“指尖”的角度,线则是在“手指”的维度。指尖受伤的表述通常是“手指受伤了”,很少有人说“指尖受伤了”。在审计结论中道理基本相同,例如A产品销售价格异常,对应的通常是通过一条线延伸后形成的总结性结论,而‘A产品销售价格异常’只是对这个结论的论证。点是对事实的陈述,线是上升高度后形成的对点这个最低层面的最低层归纳总结,是报告中的末级结论,是垂直于X轴和Y轴延伸出来的Z轴线。
此结论是源于点又高于点的提炼物,它与点有必然且直接的联系,审计人员需要紧密围绕点展开严谨、客观的思考和浓缩,形成契合审计发现点的结论。所谓契合主要包括量方面,一方面不能超过论证范围,一方面需要涵盖整类审计发现。其中有种状况,审计人员为凸显业绩拔高结论,虽未歪曲事实,甚而为之。在一些特定或特殊的状况审计的对结论的提炼可以变通,此变动亦只可是表述的变通,如“……不完善”变为“……有改进空间。”
三维、面
面是无数线条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线可横向贯穿相同相似的毫无关联的事件,也可纵向贯穿上下游的关联事件,贯穿中可能涉及一个部门或一家公司,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多家公司。纵横贯穿交错形成面是审计范围的再次延伸,与之对应的审计高度也会再拔高。
审计范围的扩宽,不同审计对象对应的面的范围不一而足。较大的比如很多企业玩的N大循环,从源头绕一圈再回到源头,或者一整个部门,涉及各方面各层级;较小的可能是一个小流程,比如废弃物产生到出售回款流程,或者一个小的机构,比如某个科室、某个组别。面的出现可以是一条线横向贯穿相同/似人、事、物,一条线贯穿上下流程交错搭成一个平面,可以是单独的或纵或横的线条平行移动而成,也可能是其他的延伸扩展。
此范围的延伸基于审计的预判和评估,认为有必要对整个层面进行剖析,审计人员需要从更宽泛的视野入手,审计其整体状况,寻找层面的问题。优秀的审计人会带着方案和问题上报审计发现,主动询问是否需要从某些层面进行审计。如因未想到或者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提交报告,报告的审核人员需要自行评估或寻求延伸方面的必要性。树形般的企业,任何环节都能或多或少扯上关系,面的扩展是基于点、线的实际状况适当的拓展,任何无节制的延伸都可能是不合理的。
例如,如果一条线是报销审批流程,一条线是同一部门报销状况,结果可能是某部门审批流程异常导致整个部门虚假报销,扩展后对应的面可能是对整个部门所有费用的审计。
审计高度的提升,如果说线是在“手指”的角度,面则是在“手”的维度。指尖受伤的通常是“手指受伤了”,延伸可以是“手受伤了”。结论的高度体现审计的高度,当问题提升到一定层面后才得瑟的起来,单为这点逼格,审计也需要提升档次。审计范围面由线条搭建,发现的问题自然线上问题的综合。高度的总结需要跳出线、点俯视整个层面的全貌并提炼总结,是众多线条的归总和升华,是金字塔的塔尖。
在这个层面提炼出的结论基本代表一类审计发现或整个环节的结论,此结论由数条线的结论支撑,例如采购审计,某个层面的结论可能是“供应商引进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支撑此结论的线条可能是供应商寻找、供应商评估、物料打样、制度及执行等。如是价格审计,某一层面的结论可能是“供应商评估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支撑此结论的线条可能是价格、交期、质量、信誉、厂评或制度及执行等。
四维、体
无数面的叠加和交错形成体,体是相对于层面来说更高一层次的维度,从某种程度来说,体是审计项目中最高层次(当然只是某种程度),一方面是审计范围的多重组合,一方面是审计高度的升华。
审计范围的组合,面基本是某一方面审计的最大范围,点、线在无特殊状况下可适当延伸,且延伸后的线和面通常在审计项目中的其他子项会有所涵盖,而面则可能略有区别。一般情况下,体是面的组合而非延伸,一个审计项目包含诸多审计面,此审计项目即是整体。
一项审计的实施多数是奔着一个主体去,主体划分诸多层面,如金字塔往下发散,通常情况下线、面的发散让主体更加的充实,同时也不排除发散到另外一座金字塔。正常状况下的体是审计准备中的审计程式,此方面自无需多述。如发散到另外的金字塔,审计需要考量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衡量后另开小灶还是延伸审计。
例如,采购审计中请购、采购、验收、入库、付款均可作为单独的面,而这些面的组合则是采购这个整体。某些情况下,体也可能是面的叠加、延伸,同样以采购审计审计为例,将采购审计作为一个层面,再联系到诸如销售、生产、品质等层面,体则可能上升到企业战略实施及稳健发展等方面的高度。
审计高度的升华,如果说面是在“手”的角度,体则是在“人”的角度。指尖受伤的表述通常是“手指受伤了”,延伸表述可以是“受伤了”。此是对整个审计对象总体的评判,是多方面结论的再浓缩、提炼和升华,此是相较于面更高逼格的体现,升华得好,审计在老板眼中可能就是懂大局,识大体,有高度,有远见,……的高档货。升华不好,高高摔下,上面踹一脚,下面垫堆钉,是死相基本惨不忍睹的蠢货。
基于上述论调,审计需要如高空走钢丝般的谨慎,恰当的提炼出对整个审计对象的评价。结论提炼人员需要进行反复的全方位的掂量和思考,同时需要经过报告审阅者较报告中审计发现的真相复核更加谨慎和严苛,一方面审阅者可能有更高、更深、更佳的提炼和思维,一方面对其严谨性进行确认,确保不会出现类似‘活人会呼吸,于是会呼吸就是活人’的结论。
点、线、面、体是基于一定参照物而言,参照物变化则线可能是面,面可能是体,面可能是线。审计范围的延伸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而为,不可拘泥于一隅,也不可无节制发散。审计结论的提炼亦是如此,出于审计发现而又高于审计发现的产物,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该如何升华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同层级对审计发现的思考侧重略有不同。审计师,审计项目的实施人和点的挖掘者,是战斗在最前线对点最了解的群体,挖出的审计发现点是其价值的体现。审计主管,对点的挖掘应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对点产生的影响和必要的延伸以及高度的上升有较强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审计经理,在前两者基础上多了管理和统筹能力外,可以根据审计状况调整审计思路、方向或适当延伸,对审计发现的评估需要有在审计部门层面的大局观。审计总监,审计技能可能不是重点,除了精通管理、处世和用人之道外,更多的可能是站在高处‘指点江山’。对于审计发现,一方面是站在更高处考虑审计经理考虑的事项,一方面是在整体或者说企业层面进行考量,比如平衡性问题,比如企业政治环境、比如企业整体利益,比如前瞻性问题等。当然不同企业的层级对应职能可能不同,不一概而论。同时,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审计专员有审计总监的能力未尝不可,但能不能、可不可表现出来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