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哪些不上市的理由
最近餐饮行业有个很好玩的事,海底捞偷偷涨价之后,被群众雪亮的眼睛发现了,反映很激烈,甚至大老板新加坡国籍的身份,都有一次被深挖出来。消费者才是衣食父母,监管部门还没发声,海底捞立马公开道歉,说涨价是错误决策。接着西贝也发声道歉,承诺价格回归。
要说,在这轮疫情面前,餐饮行业受到了非常明显的影响。不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西贝的董事长,其实是有把坏事变好事的能力。他最早公开承认,公司面临了很大的危机,直说仅是春节期间损失的营收高达6-7亿。他把不好一面展现出来的勇气,反倒也让他得到了新的资源,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后,浦发银行很快为西贝餐饮批了一笔贷款,且利率非常优惠,相当于做出了表率。在这之后,西贝创始人也说到,未来也许会重新考虑是否上市这个问题。他提到,在突发事件面前,上市是对员工、供应商和客户更负责任的做法。
在要不要上市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公司创始人,会有不一样的选择。有些公司创始人,从公司创立之初所确定的目标就是成功IPO,也有公司战战兢兢一路走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觉得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资金流稳健,没有上市的需求,也不想上市。比如在疫情出现之前的西贝餐饮,也曾坚持不上市,类似的还有食品行业的老品牌老干妈,创始人也坚持说不上市。
不理会上市后在资本市场将会拥有的优势,这些公司坚定地选择不上市,都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考虑呢?或者,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看到一些端倪吧。
财务状况良好没有上市融资需求。在2018年,A股有一家小而精的上市公司涪陵榨菜,因为资产结构好,盈利能力强 ,多年稳定分红,倍受投资者青睐。老干妈的商业模式,和涪陵榨菜有很大类似之处,它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和涪陵榨菜也会有很多相似之处,极大可能会表现为:账面有充裕的现金,没有多少应收账款,也不需要贷款。餐饮行业的西贝餐饮,财务状况也会很相似。如果维持正常经营,以他们的实力和财务状况,几乎不会依赖外部的融资,自由资金完全有能力支撑业务发展,IPO的需求也就不是那么迫切。
股权融资成本在计算公司的资金成本时,因为股权融资要求的是分红回报,看起来似乎是只要公司不分红,那就没有资金成本。可实际并非如此,与固定利率的债务利息相比,股权融资的成本是新股东对收益的期望值。从他们的角度,股权投资的风险更大,自然对收益率的期望值也就要更高。这就会导致,实际的股权融资成本是要高于债券融资的。也就意味着,一旦上市,公司未来利润就需分给投资者,对创始人来说,也可以说是损失。
稳定的公司控制权公司上市后,隐含的风险就是被股东绑架。大股东会有分红的要求,有业绩增长的要求,在业绩不好的时候,市场的小投资人可能就会选择用脚投票,那公司还不得不进行市值管理。为了持续股东们对公司的期望值,公司很可能还得努力讲好故事,那在制定公司战略规划时,就会有额外的掣肘,很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决策。涪陵榨菜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一轮涨价后,业绩表现不及市场预期,股价立马有反应。
内部管理变革如果公司是像老干妈这样的家族企业,那在内部管理方面难免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内部治理结构,管理流程。上市的话,势必会打破公司现有的平衡结构,甚至需要有管理的变革。如果是被外部市场环境所迫,也许还能有破釜沉舟的力量,若是在企业一切向好的时候,可能容易带来新的混乱。
总的来说,要不要上市,是跟公司所处行业和当下现状密切相关的一件事,也是公司领导人处于深思熟虑后的考虑和选择。虽然有公司创始人,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财富目标,但也有很多的公司老板,是踏踏实实想把公司做得更好。对于这样的创始人来说,上市是让公司有机会变得更好的一种手段而已。而普通投资者也能有机会从中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反而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更期待的是,未来资本市场会变得更加公平和透明,吸引更多的好公司,让坏公司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