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大于营业收入,这样的公司值得注意
利润表是反映公司业绩非常重要的一个报表。
在利润表上,可以看到三个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其中:
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三项费用、营业税金等项目之后的利润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详细关系可以参考下图这个简化版的利润表:
从计算关系也能看出来,一般情况下,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是会大于净利润的。但也抵不住有特殊情况,有些公司业务“与众不同”,最后能出现净利润远大于营业利润,甚至大于营业收入的情况。比如:
投资收益非常高,远远高过主营收入;
营业外收支净额特别高, 远远高过主营收入。其中,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最常见的是:政府补贴、资产处理、债务重组利得。上市公司里也有很多公司,尤其是ST公司,会通过这些项目做文章,让利润变得好看起来。
具体来看,以下几家公司的报表就可以参照。
1、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的黑牛食品。
黑牛食品2017年的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是1千多万,利润却有7千多万,明显是利润大于应收收入。利润哪来的呢?全来自政府补贴,2017年全年的政府补贴有5个多亿!
这些年,石油化工、食品、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都在享受高额的政府补贴,上市公司中几乎有90%的公司,在报表中或多或少列示过政府补贴收入,近2017年以前就有1千6百多亿(新浪财经数据)。
2、靠母公司扭亏为盈的ST中达
现在已经更名为ST保千了,更名了也还是ST。2013年的时候,当时的中达在好不容易摘帽后,压力巨大。于是母公司慷慨解囊,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豁免了中达大笔的债务,最后体现在营业外收入里高达10个亿。
虽然当年的净利润只有5个多亿,但已经占主营业务的三分之一不止。
两面针牙膏曾是中国牙膏市场的三个巨头之一,2004年一共卖出了5亿支牙膏。可是到了2016年,两面针非但没有变得更好,而是销量大大萎缩,只卖了1.4亿支,不到2006年的三分之一。当年两面针的主营业务利润也是负的2千多万。
可就是那一年,两面针买了1千多万股中信证券的股票赚了将近1.5个亿,又从持有的其他公司股票中,有4千多万的分红。这些加起来,立马就扭亏为盈了。
从公司利润可持续考虑,主营业务收入才应该是公司最关注的,如果出现了“利润大于营业额”,很可能是公司在不务正业,公司的未来还真是很不好说。如果是投资者,这些公司可能就得注意。以下几个公司的数据,或者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