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亏损业务,是像樊胜美母家一样的无底洞
《欢乐颂2》大结局,虽然口碑很糟,吐槽声音一片,但不妨碍收视率居高不下。
这么高的收视率,跟剧情里所演绎的奇葩关系、奇葩价值观有关。这其中,又以樊胜美的像吸血鬼一样的家庭为最,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不停地吞噬着阿美的未来和能量。可喜的是,最后的最后,阿美终于从变态的家庭关系中得以解脱,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很多公司的某部分业务,甚至是某一个分子公司,也像是阿美的吸血家庭一样,不断地吞噬着母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如果母公司坚持不断地供养,最后很可能会被吸干。
之前接触过一个案例:集团公司A的主营业务是大宗贸易,销售主要面向大客户,很少对终端消费者,A集团在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收购了一家小包装饮料生产工厂B,产品类似汇源的小盒装果汁。刚收购的时候,集团对B工厂寄语厚望,立志要完善生产线开辟新的消费市场,当年的营销投入和设备投入相应地也水涨船高。遗憾的是,结果不尽如人意,B工厂持续亏损。A集团一直不舍这块业务,销售总监换了一波又一波,销售政策也时常更换,但还是无力回天。这样大概坚持了有7年,累计亏损有将近5个亿。
哪样的分子公司或业务对母体来说是拖累呢?
1 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的业务
樊胜美的母亲是不断地向阿美要钱,就觉得她是取之不竭的银行一样。企业如果有类似业务,需要持续的资金支出却不能带来现金流入 ,那么很可能就会成为资金的无底洞。典型的如在建项目投入,前期评估不到位或者考虑不够全面,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明显偏离,需要不断追加预算。从去年下半年,乐视为什么会一直陷入资金困局,不就是因为乐视汽车的拖累。再比如研发投入,总以为很快就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了,但实际却是成果还遥遥无期,比如当年的重庆啤酒疫苗事件。这样场景下,最需要的是冷静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像华为,虽然一直鼓励研发,也舍得花钱投入研发,但仍是有生死线,触及底线就必须终止。如果阿美能早一点意识到应该隔断与家庭的无下限关系,或许也不会丢失爱情。
2 持续亏损的业务
过气的产品,没有盈利的生产线,只会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就像有一段时间的钢铁行业,一吨钢的价格还不如一吨大白菜。企业总希望再坚持就能度过行业的寒冬,就能再次实现盈利。行业会有周期,但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技术落后缺乏创新的行业,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很多国企会因为政策因素,有很多遗留的历史包袱,比如N年前的破产工厂,顺带有大量需要安置的员工,甚至要承担退休员工的养老和医疗。新疆八钢和武钢的重组失败,背后有很大因素就是员工安置问题。
持续亏损难以扭亏为盈的业务,就像是吸血鬼,不断吞噬企业的利润,或者,面临亏损时,需要的并不是一味地坚持,而是对未来市场环境进行更前瞻性的判断,企业应该是投资未来而不是为过去买单。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付出与回报间要对等才行,樊胜美的家庭只一味地要求投入,没有回报,阿美找男朋友就像是找救命稻草,这样的关系是病态的难以长久的。同样,从财务管理角度,投入与产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平衡关系,如果公司的投资没有回报,那么投资关系也是病态的,是无以为继的。
某些时候,壮士断腕未尝不是好选择,在一段人情关系中如此,在投资上亦如此,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