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乳业疑似“失踪”的远不止24.33亿银行存款
停牌两个多月的辉山乳业(股份代码:06863)昨天发布公告,暗示公司有大约24.33亿元银行存款疑似“失踪”,这使得辉山乳业的前景更加叵测。同时,辉山乳业在公告中确认,自今年3月份失踪的辉山乳业财务负责人葛坤至今仍未回归岗位,而葛坤与辉山乳业掌门人杨凯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公司权益上是一致行动人。
根据昨天发布的公告,截至今年3月底集团估计总资产(扣除拨备)约为人民币262.2亿元,但公司总债项约为人民币267.3亿元。据辉山乳业此次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根据昨天披露的数据,辉山乳业集团估计总资产(扣除拨备)约为人民币262.2亿元,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4.67亿元,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人民币79.9亿元、生物资产约人民币68.1亿元及租金预付款项约人民币37.5亿元、存货约人民币14.0亿元及其他资产约人民币58亿元。而债务方面则总额约为人民币267.3亿元,当中包括银行及非银行贷款分别约人民币187.1亿元及约人民币42.5亿元,而其他负债为人民币38亿元。这意味着辉山乳业确实已经“资不抵债”。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则是公告中的另一段信息:“基于本集团之非全面管理账目,其于2017年3月31日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达人民币29亿元,但自银行收取之银行确认约达人民币4.67亿元;此重大差异之处须待进一步澄清”。
至此,笔者翻看了一下辉山乳业2016年年报和2016至2017半年报,结合以上公告的最新财务信息,对比主要数据发现,公司疑似丢失的远不止24.3亿元银行存款,从2016年9月30日至2017年3月31日,短短半年内蒸发了134亿元的净资产(约占总资产的40%),导致公司由资产负债率约60%变为资不抵债。这么夸张或者说是断崖式的变化,意味着公司丢失或者亏空的资产远不止24.3亿元银行存款,还有其他110多亿的资产。具体数据如下(单位人民币万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的深入,我们可以期待,浑水公司将在其做空的功勋章上再加上闪亮的一枚,辉山乳业也有机会开创在港上市企业财务造假之最(无论是手段技巧还是金额),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也将再次低下高贵的头颅,加上最近同样被做空陷入财务丑闻的科通芯城(股份代码:00400),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也在快速的本土化,仅在香港市场,短短半年内就有两家客户陷入财务丑闻,面临严峻的考验。也将再此向市场说明一个问题,审计失败并不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利,四大同样适用,且失败概率相差无几,是整个中国大陆市场信用体系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而非某一行业或者机构所能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