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随笔---当我谈考证,我在谈些什么
有些问题跟女生的姨妈一样总会隔段时间定期来几天,常年如此。最近我遇到的一个姨妈,不对,一个问题,就是“前辈,你说我要不要考个证呢?你建议考什么证好呢?”
好吧,我数学不好,其实上面问的是两个问题。
那我先讲两个故事吧。
一个是审计君A,其人玉树临风,黑框眼镜无比知性文雅,每天早上出门必涂2两发胶,端的是一丝不苟。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考了很多的证,CPA,CIA,CTA(真悲剧,现在这个证已经被国务院取消了),CISA,中级会计师,另外还是一个MBA。据说他出差时,包里都随着带着他的这些宝贝证书—不知道晚上有没有抱在怀里睡。A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昙花一现。其自视太高,情商太低,试用期三个月参加了了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跟人吵过,跟审计对象吵,跟项目经理吵。试用期到了,审计部老总找其谈话,跟审计老总吵。老总宽宏大量,仍然将其试用期延长一个月。一个月后,不再延长了—让其卷铺盖走人了。
一个是审计君B,其人颜值一般,此处略去不表。重点是,他竟然没有任何证书,一个CIA他考了四年都没全过。去年CIA考试那天我去南京审计学院考点接一个外地的小朋友吃饭,竟然又偶遇他。三十多的人了,夹在一堆小伙子小姑娘里面出考场,让人看了有几分心酸。不过,这小子的审计能力一流,不管是流程改进还是查错纠弊都相当地可圈可点,业绩杠杠的。审计部每年有一个总裁特别奖的名额,他已经拿过两次了。
如果看了这两个故事,你认为我的结论是考证并没有卵用,那就错了。
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证书还是要有的。
有时候它是你职业上升的门槛,比如CPA之于外审的同仁;
它是你追求进步的标志,说明在同龄人埋头打DOTA刷微博逛淘宝的时候你能抵制诱惑静下心来看书做题;
它让你了解从事这个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并给了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
它在你找工作换工作时帮你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避免被不懂专业的人事部门在初选阶段就把你的简历扔进废纸篓;
它使你成为某个专业组织的认证会员,可以多一个渠道获得该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此外,它还可以使得不懂的人觉得你牛逼,比如跟你女朋友说你要考CIA了,她会以为你要进中情局了。
所以,专业的资格认证,就是一匹锦上添的那一朵花,使你卖相更好—前提是你确实是匹锦。但花本身并不能证明锦的优劣,因为鲜花也有可能插在牛粪上。证书,从严格的逻辑意义上讲,是证明你通过了考试而已,跟你的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惜,这是一个逻辑普遍缺乏的现世。不仅很多公司招人时把证书等同于能力,甚至很多考证者自己也这么认为了。
很多人指望通过考上某个证就此翻身,从此升职加薪一路亨通。这样的事情也许以前有,但现在几乎不可能了。你看到的那些考证的人升职加薪,那是因为人家在各方面都很努力,证书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而已。
既然证书有用,那么考些什么证呢?
首先要弄清楚,证书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你证书太多,我会怀疑你的时间是否都用在考证上了,你的实际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我是不是遇到了考证达人或者书呆子或者审计君A的后代。
其次,考些什么证呢?当然跟你专业相关的。不过,如果你有个小提琴10级什么的,我也不反对,这样公司年会上我们部门的节目就有着落了,省得我头疼。
以内部审计为例,大家耳熟能详的是CIA证书,受虐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考CPA,对IT审计感兴趣的可以考CISA,对舞弊调查感兴趣的可以考CFE,工程审计的则可以考虑建造、造价方面的专业资质。
对了,还有一点,千万要有识别能力,别考野鸡证书。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一个干审计的被野鸡证书给忽悠了,那可能你得慎重考虑是不是适合干这行了。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
1,有时间的话,最好还是考一两个业内比较公认的证,一般来说有益无害
2,证书不是万能的。公司不会为你的证书买单,公司需要的是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效益的能力,这种能力跟证书没有必然联系。
3,没有证书也并不代表工作做不好,参加审计君B的故事。这一点各位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的审计同仁在招聘和考核下属时要切记。
春天来了,还没有证书的同仁们,踏完青就好好地坐下来想想,下一步该考个什么证了。
祝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