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随笔--审计不够全面和深入,易被忽悠
发现小朋友们做项目时有时候会考虑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问题被忽略掉了,甚至问题就在眼皮底下,但没有发现。比如提供的凭证上收入入账日期早于发货单日期和合同签定日期,但不仔细比对,就忽略过去了;或者150万元整的单次会议费支出,小朋友看了也觉得可以,去询问财务,竟然以我们公司会议规格高,所以费用高给蒙过去。复核时要求其继续去追问会议通知会议安排等等其他相关支持资料,并直接询问行政部今年的重大会议安排清单。这时财务才承认这150万是捐给一座寺庙的款项,找外面开的发票,以会议费列支;或者供应商在合同执行时篡改了收益的计算公式,公式中涉及各种专业术语和计算,我方工程师缺少相应专业能力,没有认真复核,直接确认接收并申请财务付款,审计时如果看流程,看文档,看审批,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经过快速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逻辑,仔细核查公式的计算方法,发现供应商多算了五十多万元。
如何克服,确保项目的审计全面深入,避免主观疏忽或者客观被“忽悠”?
想来问题可能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与各位同仁探讨。
1、轻信。主要是轻信口头证据,对于某个需要确认的事项,仅凭某人的一面之词就认为可以了,直接pass,而没有去交叉验证,寻找其它证据,比如各种文字材料,邮件,档案,或者至少找其他相关人员交叉询问比对。
如何克服?要明确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之间的关系,把“信任但要核实trust but verify”这句箴言时刻记在脑海里。做完一段,就静下来仔细想想,那些待确认点都有哪些支持性的证据,那些环节的证明力比较弱,需要补充。
2、缺少相关知识和经验。要确认什么地方做得不对,首先得知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不知道,则容易被审计对象牵着鼻子走,说啥就是啥。如果你不知道1+1=2,那么别人告诉你1+1=3,你也许就信了,如果不知道某个交易,某项业务,某道流程的标准做法或者常见的几种模式,往往就会被陷进去了。
解决的办法,一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相关知识,熟悉公司运作的各项流程,第二就是现学现卖,网络社会,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搜索能力和快速的学习消化能力是必须的;另外,可以请教自己的朋友,询问他们公司的做法,请教其他专业人士等等。
3、态度。缺少好奇心,缺少寻根究底的热情和勇气,以应付任务的心态来完成任务,满足于填好checklist,搜集好资料作底稿。这种情况,从大处说,需要培养对内部审计职业的兴趣,从小处说,需要认真慎重的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作为审计人员,如果因为审计疏忽未能及时发现本应发现的重大错漏,对职业声誉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