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转让行为会计处理规范解析(一)
我国会计标准中对股权转让行为制定了较为复杂的技术性规范,旨在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行为,通过技术性手段弱化股权转让行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所带来的干扰,借此推动资产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14899 0 -
如何看待“重大影响以下”核算规则的再度调整
我国会计标准中对股权转让行为制定了较为复杂的技术性规范,旨在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行为,通过技术性手段弱化股权转让行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所带来的干扰,借此推动资产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4128 0 -
《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空间与底线》(马永义著)系列推送(二)
本人的专著《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空间与底线》公开出版后不久即售罄,为了使更多的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感兴趣的读者了解本书的相关内容,现通过本人的公众号分期加以推送。撰写本书的宗旨就是,在深度解读中寻找操作技巧和监管红线。
800 0 -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空间与底线》(马永义著)系列推送(一)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人专著《新会计准则执行空间与底线》早已售罄,现通过本人公众号陆续推送,以满足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感兴趣的更多同行的阅读需要。撰写本书的初衷是:在深度解读中寻找操作技巧和监管红线。
926 0 -
对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建并账规则的相关建议(一)
基建并账是始于2012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的重大举措之一,但笔者发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基建并账规则尚存在一定的技术性瑕疵,本文拟对基建并账规则加以深度剖析,并对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基建并账规则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2808 0 -
对财政部发布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的系列解读(一)
在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过程中,财政部会计司与有关方面通力合作,并最终分别发布了各年度的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笔者拟对这些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加以系列解读。
1281 0 -
-
-
辨析投资收益计量规则的变迁(一)
为了帮助广大实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新准则”下的投资收益的计量规则,避免因习惯性思维产生操作层面的差错,本文拟对我国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计量规则加以简要梳理和描述。
735 0 -
赴澳随想
在拜访维多利亚商业教师协会时了解到,澳大利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就开始有计划实施会计知识的培养,财商培养已经纳入到了国民教育序列,高中毕业时,不但了解了复式记账、四大报表,甚至涉足了合并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
509 0 -
关于政府会计主体折旧计提时点的冷思考
曾几何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的“谚语”,然而伴随《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发布,这一“铁律”似乎出现了可能被打破的“征兆。
6159 5 -
对“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在监管过程中具体应用的归纳与剖析(二)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赋予企业职业判断空间的同时通常会附加一定的前置条件,企业有时会逾越相关前置条件而滥用职业判断来实施利润操纵,在监管政策上对企业滥用职业判断的行为就必须通过“前期差错”更正的手段来加以纠正,借此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757 1 -
对“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在监管过程中具体应用的归纳与剖析(一)
本文拟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或监管部门利用“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对上市公司滥用职业判断的行为来加以遏制的具体措施进行归纳,以期帮助有关方面强化对企业滥用职业判断的具体行为的识别,进而推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确贯彻与实施。
1907 1 -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具体运用的剖析(二)
准确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向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决策信息。此外,相关职能部门或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双刃剑”属性,以避免被实务中滥用。
2453 0 -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具体运用的剖析(一)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我国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引入一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业内人士通常将其称为“第十三项原则”。与以往相比,在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更加强调和注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6843 0 -
母公司增持会计处理规范解析(二)
母公司持续行为发生后,应按照2014版“2号准则”的第六条进行初始计量,在编制增持当期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的抵销处理应单独按照“33号准则”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来处理
1392 0 -
母公司增持会计处理规范解析(一)
伴随“33号准则”第四十七条的“落地”,我国对母公司增持会计处理的技术规范已趋于相对稳定。本文拟对“33号准则”第四十七条的内容加以具体解析,以期对广大实务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1553 0 -
纵论共同经营追溯调整中“商誉”的内涵(一)
共同经营是《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以下简称“40号准则”)首度界定的会计概念,“40号准则”要求在首次执行日需要对共同经营进行追溯调。笔者发现其中所描述的“商誉”一词易引发歧义,本文拟对此展开深入剖析。
1235 0 -
漫谈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二)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设有严格的确认条件,此举是对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项非流动资产处置所界定的前置性条款,并借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持有待售”不可能也不应该轻而易举地成为企业规避折旧计提的“通道”和利润操纵的“港湾”。
1620 1 -
漫谈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一)
伴随《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于2014年的修订与发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迅速“由后代走到了前台”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予以专题梳理和剖析,以加深业界的理解并试图澄清相应的模糊性认识与判断。
38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