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被老板骂哭了
丁老师今天接到了如花打来的电话。电话一接通,就传来了如花的哽咽声。丁老师赶紧安慰如花,要她不要哭,说说是咋回事?
“我,我被老板骂了。”如花说道。
“嘿!”可没有把丁老师气乐,“打工人,没被老板、上司骂过,还叫打工人吗?为这个抹鼻子,你可真矫情。”
“不是,老板说我报表错了,把我狠狠地尅了一顿。可我的报表数字与账套一致啊,库存数也是与进销存系统一致。您知道,咱们可没作假账呢。”如花还在哽咽。
“那你把报表发我看看吧。”
下面是如花的报表。
丁老师找如花要了生产成本资料。
4、5月份单位成本与1-3月份相比,人工水电汽在下降,但材料成本那是激增啊!什么原因呢?丁老师要如花查清楚这个原因。
半小时后,如花告诉丁老师,是因为4、5月份生产,三分之二以上是用的前面月份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
因为如花的老板是个技术+研发型的,这套生产设备都是他主导研发的。但是目前来说,还不稳定,产能没有达到设计产能,质量也总是因有些意想不到的状况而受影响,被客户退货。这些退货退回到工厂的时候,公司并没有作报废处理,如花也就按销货退回处理,增加了库存成本。这次发到车间重新加工,就把以前结存的成本直接作为了材料成本。
也就是说,如花没有做成本还原。
弄明白了原因,丁老师告诉如花,别哭别哭,我去跟你老板解释去。
丁老师和如花老板M先生的讨论中,告诉M先生,“应该撇开该部分不合格品以前的成本,观察再次加工时,发生的加工成本与加工全新材料的加工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再次加工成本大于全新料加工成本的差额不高于全新料采购成本,且质量有保障,再次加工在经济上就是适宜的。至于以前的加工成本,在管理上,那已经是沉没成本,无论发生的多少,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丁老师说:“有意义的是,你看本月的销售与本月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水电汽费。你看看这张表。”
“这张表结合前面的利润表,可以看出,期间支出的成本,扣除固定经营费用、期末库存,与本期销售收入是大致持平的。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产能已经上升,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在下降;二是要重视销售工作了,期末有超过这一期间的销售收入的库存,资金压力大啊。”
M先生表示赞同,他认为一方面要抓紧时间把设备问题彻底解决,把产量提高质量有保证;另一方面要抓好销售,他要出去差不多半个月,亲自去拜访一些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