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委托研发合同必须经科技部门登记才能加计扣除吗

蓝敏 / 2021-12-09
文字 正常
  • 标签:
  • 研发费用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蓝老师,委托境内单位研发的合同,必须要经科技部门登记,才能享受加计扣除吗?”

    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因为它存在桌子上的理解,与桌子下的理解。

     

    先说桌子上的标准答案:没有规定委托境内单位研发的合同必须经科技部门登记才能享受加计扣除。

    为什么不少税务人员会认为必须进行登记呢?有朋友甚至向我截屏过一个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的回复:

    “根据97号公告留存备查资料要求,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的合同需经科技主管部门登记。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于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查2015年97号公告,并没有规定“委托研发合同必须经科技主管部门登记”,更没有规定“未登记的合同不得享受优惠政策”。

    只是,它后面的“留存备查资料”里,却有一个:

    “3.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

    正是因为它提出要留存经登记的合同,所以,就被一些人解读为“所以说必须要进行登记”,不然,为什么会要求留存这些资料呢?

     

    这个留存备查资料的规定,只是规定留存哪些资料,并不是规定是否必须登记。

    所以,它只能作如下理解:若有经科技部门登记的委托研发合同,则必须留存备查;对未经科技部门登记的委托研发合同,则无需留存备查。

    它只是一个留存资料的程序性要求而已,不能因为有这样的资料留存要求,就能得出委托研发合同必须登记的结论,更不能得出未登记不得享受优惠的结论。

     

    税收实务中,这种以程序性规定来改变实体性规定的例子非常多。

    比如,没有直接规定“不能以非现金形式支付”, 但是却从程序上要求“必须提供非现金支付的凭证”,希望在不进行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达到禁止以非现金形式支付的效果。

    甚至有些“专家”在分析税收政策时,还会抬出《申报表》,希望通过申报表的计算原理、填写方法,来反推出政策的规定。这些都违反了纳税法定的原则。因为申报表只是工具,工具应依法设计,而不能是法律必须反过来符合工具的要求,这就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了。

     

    就委托研发加计扣除的规定来说,如果是委托境外单位研发,则必须进行登记,税收政策就有明确的规定:

    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

    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8〕64号

    二、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应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并由委托方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

     

    可见,要不要登记,是有明确规定的。就技术合同的登记,并不是一个可规定可不规定的问题,纳税必须法定,尤其在限制纳税权力方面,必须要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就是说,除非财政部、税务总局再行发文规定:“委托境内进行研发活动应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并由委托方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否则,不需要进行登记。

    蓝敏

    作者
    • 蓝敏 税海游子,视野版主,税务咨询师、讲师。著有《税务游戏的经营规则》、《税务稽查应对与维权》、《手把手教你做优秀税务会计》
      微信公众号:蓝敏说税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