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6个月前,写过一篇文章《研发审计》,以研发是企业创造竞争力产品或服务为基础,从研发各业务模块来阐述研发审计,解析研发业务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物料管理风险、信息风险、BOM管理、E工程变更风险、对外合作研发风险、特殊需求业务风险、研发物资管理、投入产出风险、核心技术管理风险等等……
但最近发现,这完全错误的……,是否这些风险点停留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中,假设是否符合某些法律的规定,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业务增长、利润增长等KPI上面,而产生了禁闭,一直在这个圆圈中游走,致使研发需要迎合当下市场发展方向、满足现在客户无穷欲望的需求,达到公司制定的高利润、高市场规模、高增长率的KPI考核目标,致使一个巨大的风险产生同时被忽略,扼杀了破坏性创新的技术。
当看到《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小麦的秘诀就在于操纵智人,为其所用。如同被一记响亮的耳光扇醒,正如阿瑟《技术的本质》书中所写的那样:所有技术产生于已有技术,也就是说,已有技术的组合使新技术成为可能。但却被我们忽略了,不光我们忽略了,同时被企业的决策者CEO也忽略了,因为被那个“该死”的KPI指标----增长,牢牢的锁死在里面。
被忽略的是什么?总是各种调研,认真听取消费者的建议,并积极投资于满足消费者下一代需求的技术、产品以及生产能力。高度关注竞争对手产生强力的竞争,正如《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所说:“过于看重敌人,以至于对敌人亦步亦趋。”就会让资源分配流向高技术的产品,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进入更大规模市场的产品提案。客户和竞争对手成为主导价值的关键,聚焦主营业务、关注旗舰产品、优质顾客至上等等……
忽略:“过度“,技术进步的速度一定会超越市场需要的速度。忽略了:所有技术产生于已有技术,也就是说,已有技术的组合使新技术成为可能。客户与竞争对手给建立的价值网让我们丧失了进入新型市场的能力,扼杀破坏性创新机会,然而当有一天发现的时候,将再也追不上了。
资源是有限的,当刚开始在一个米缸吃米的时候,米缸里面有很多米,当吃到一半的时候,米缸里面还有一半的米,当吃到底部的时候,再也跳不出这个米缸了,被牢牢的困在米缸之中直到死亡,因为很难去接受某部分技术指标低于现有核心技术指标、低价格,低市场的组合型产品,好比宁可选择高利润低回款,也不愿意选择低利润高回款一样,而错失降维打击。
风险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审计?是要问是否符合公司的KPI考核指标,还是要问是否公司的管理规定,还是要问研发过程中的费用和变更中的成本,或者舞弊?那么当一个企业从时间的轴线上从最低点发展到最高点,然后进入衰败到灭亡,公司已经不存在了,所谓的KPI考核指标,管理规定,费用,成本以及舞弊还存在吗?
吾不識且不知。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