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税悟]再谈:国内涉税服务的生态环境
5月8日,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了题为《闲谈国内涉税服务的生态环境》的文章,本以为,会引来既得利益者的“骂声”,事后看,是我多虑了。
看过文章后与我互动的人,大多是我“税圈”的网友,也就是,过去曾经有过税务机关工作经验,后来辞职到涉税中介机构或者企业做税务高管的群体。因为有着共同在税务部门工作的经历,再加上在“税圈”群里也经常互动,所以,交流就比较顺畅。现将互动的部分内容,整理分享如下,请勿对号入座。
特别提醒:先阅读《闲谈国内涉税服务的生态环境》这篇文章的原文,才能理解下面的对话。
税圈网友
“白嫖这个事儿吧,似乎都是个过程,需求不同。”
“话糙理不糙,双方都简单。”
老 郭
事前谈好是关键,也就是,客户买的是过程?还是结果?如果是买过程,就按小时收费;如果是买结果,就按节约的款项收费。
我的思维方式是:当对方咨询,这事如何办?文件依据是?这就是白嫖的;当对方问,这事您能办吗?收费是多少?这就是谈生意的。所以,我先判断,再仔细听问题的内容,这样,不烧脑。
税圈网友
“别人一问,马上说答案,然后,就没有然后啦。”
“这个在理,我每次遇到前者,还一直很认真的去回答。然后回答完就没有了,我的几句话他找到方向就完事了,然后就没有然后。”
“大家都是聪明人,了解方向都懂怎么做……还是缺乏前辈的洞察力。”
“经历的多了,也就懂了。”
老 郭
我们不是12366,不提供免费的纳税服务。
见到目标客户,一分钟能讲明白,需要功底,我正努力,苦练基本功。
把握两点:一、我们已离职,观念要转变;二、要学会拒绝。不能为了一顿饭,一个赞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廉价的出卖了。
安Y的一个合伙人,与我说,他们与国内税所不同的两点,一是做生意的;二是讲的语言对方能听懂。
我的理解是,买单的人能听懂,所以,我一直在练习,买单人能听懂的语言。我的微信视频号,就是做给他们看的,在总裁班讲课,也是这个目的。视频号、微博、公众号、喜马拉雅……火力全开。
税圈网友
“对花钱的结果如果不满意?”
老 郭
所以,双方要先谈好。
比如,到医院挂专家门诊,钟南山的挂号费是每次1800元,如果,有人挂他的号,得到的诊断结果是,没问题,难道还要退钱吗?当然不会。
律师代理案件,客户付费要的就是结果,涉税业务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多时候。涉税案件,还不如“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可能对收费会有帮助,也会得到客户的认可。
谈不拢,那就放弃,不要浪费各自的时间和精力。
税圈网友
“很多时候谈好也没用,基本不是为了节税。我花钱要个咨询报告,最后都不如我自己想的全面,还得我教。”
“没办法,有时必须要这么个报告,总部只认四大,没办法。”
老 郭
这个,不一定,我也曾为某国际跨国公司,提供过报告服务。客户的服务选择是,审计业务国际化,涉税业务本土化,对方的审计是P华。
经验分享。客户与我交流时说,我不要十个方案,我只要一个,而且你要过来做监理。
于是,我就过来了,对方出价很高。
这项工作,需要我去现场,按照我制定的方案,具体实施,指导。
涉税业务大多是判断题,或者结果导向。
咨询报告,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客户的诉求不同,报告的导向也不同,所以,它是——私人订制。
涉税咨询报告,要结合各方的利益,出报告方的风险等等,最后才能出具。
定制的高端涉税服务,是一片蓝海。先把活练好,才能接这个大活。
税圈网友
“可能我们岁数大了,深深感觉现在做咨询的都是小孩,实践经验确实太少了”
“所以来小朋友,您也只有认了……”
“我花钱要个咨询报告,最后都不如我自己想的全面,还得我教,实践经验确实太少了。”
“找别人咨询,结果成了头脑风暴,您付银子”
“头脑风暴还是好的呀、如果真能风暴起来的话”
“不是小朋友,合伙人80后也非常多了,那是…… ”
“80后的合伙人,和税局处长,也不少了……”
“1989年出生的,已经30岁了,不小了”
“很多时候有点儿像理发的感觉”
“客户也不是不懂税,其实就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和结果,都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比较,但是出于某些原因还是需要外部的意见,既然花钱当然就会有期待,但是,往往现实的条件下,服务提供商很难会有惊喜给到客户了。”
“这就像每次去理发,明明自己长的模样已经固定了,又不是去美容院做美容手术,但是每次进理发店时,其实仍然期待做完头型后会是另外一个自己,但是基本都会失望,你只能还是原来的那个你,只是头发短了而已。”
“哈哈哈,好形象”
“这个比喻形象”
“只是期望值和服务费,是否能一致的问题”
“不过,有的外资和非外资思路也不太同,民企希望不是进理发店,而是整容医院。”
“呃,我觉得有些民企只是想找个美图秀秀,真让它整容,它也不干。”
“乔碧萝式的财务咨询诉求”
“这个和团队有关系。也和对您这个客户的重要性有关系”
“这个不用怀疑,主要是我们想整容又不敢整容,最后总感觉是,花了整容手术的钱,其实就剪了剪头发而已”
“开始时大张旗鼓朝着整容去准备,最后因为各种限制各种合规考虑,做个面膜都要反复讨论风险,干脆最后就洗个脸就结束了。”
“这个比喻好形象啊”
“洗完脸又觉得肤不白,貌没改,连毛孔都没有变细,然后开始心疼银子。”
“就是这样的,所以最后双方都很失望”
“今天的金句好多”
“洗脸照镜子”
“整容 理发 做面膜 美图秀秀”
“有智慧的人,说出的话就是不一样”
“其实,我只是想免费化个妆”
“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预期差……”
“郭哥您是浪打浪
老 郭
冲浪,要有本领。所以,我一直认真在涉税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加强学习,并形成网格化知识体系的建设,然后,再打通之间的隔断,这样,做起业务就很舒服了。
这条路走的久了,感悟就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