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今天开始你该知道的社保大事儿

葛玉御 / 2019-05-02
文字 正常
  • 标签:
  • 社保费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社保大事儿,阅读前请做好心理准备。

    2019年5月1日起,社保大变。

    接下来分四个部分说一下你该知道的社保大事儿。

    友情提醒,阅读四个部分的心情分别为:。

     

    一、2019年社保改革10大要点

    1.各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16%。

    低于16%的,要研究提出过渡办法,过渡办法在第三部分说。省内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的,高于16%的地市可降至16%;低于16%的,要研究提出过渡办法。目前暂不调整单位缴费比例的地区,要按照公平统一的原则,研究提出过渡方案。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至16%。

    2.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省份,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

    3.继续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

    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18至23个月的统筹地区可将现行费率再下调20%,打8折,可支付月数在24个月以上的可下调50%,打5折。

    4.调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降低社保缴费基数下限。

    各省应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参保人员和企业的社保缴费基数。

    5.完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政策。

    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调整计算口径后的本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允许缴费人在60%至300%之间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以减轻其缴费负担、促进参保缴费。

    6.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各地要逐步统一养老保险政策,完善省级统筹制度,为全国统筹打好基础。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7.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从3%提高到3.5%。

    为进一步均衡各省份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19年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至3.5%。

    8.稳步推进社保费征收体制改革,不得“秋后算账”。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其他险种缴费,原则上暂按现行征收体制继续征收,稳定缴费方式,“成熟一省、移交一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保费和城乡居民社保费征管职责如期划转税务局全责征收。

    妥善处理好企业历史欠费问题,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不得采取任何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避免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9.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总体提高比例为5%,预计有1亿左右企业退休人员受益。

    10.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当前社保的困境源于社保制度建立之前国企并未为员工缴纳社保,省下的钱就成为了国企利润,所以要划拨部分国有资本来还历史欠账。2017年11月,国务院公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股权分红及运作收益专项用于弥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二、触目惊心的社保压力

    请自行配乐来阅读本部分内容,如果内容引起不适,都怪你自己。

    去年社会保障缴费划归税务局征收引起了轩然大波,倒逼了今年一系列社保改革,说到底,之所以要将社保划归税务局征收,加强征管力度,是因为社保支出压力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给大家展示几组数据:

    2018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72649亿元,同比增长24.3%;总支出64586亿元,同比增长32.7%。收大于支,社保基金确实有结余,但你要知道两点:第一,收大于支,是因为财政补贴;第二,社保基金已连续七年支出增幅超过收入增幅。也就是说,今天有结余,但未来就不够了。

    中国社科院前些日子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养老金累计结余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 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并在2035年耗尽。

    2035年什么概念?年龄最大的80后都没有资格退休!

    所以有个别媒体的标题是:对不起,80后们,你们可能拿不到养老金了。

    当然这句话可能有哗众取宠、危言耸听之嫌,报告结论之所以如此残酷直白主要也是为了引导老百姓接受“延迟退休”(要不然大家都活不起),而我自己也早有心理准备,将来绝不靠政府来养老,但必须得承认,中国的社保已经到了非常非常危险的境地。

    具体到不同省份,社保方面的贫富差距极大,养老基金最富裕的广东省5年不征养老都活得起(因为年轻劳动力特别多,而老年人相对较少),但缺乏经济活力、老龄化严重的黑龙江等省份早已“破产”,靠借钱艰难度日。

    要解决这种贫富不均的状况,最好、最彻底的办法是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这是2010年《社会保险法》就定下来的事情,但在现实中面临着极大的阻力,说白了富裕的地区缺乏积极性,谁愿意把自己存下来的钱拿给别人养老呢?何况地主家也只是现在有点儿余粮,未来也不好说,连养老相对富裕的上海都在紧张自己10年后面对的巨大挑战。

    既然全国统筹一下子做不到,那就分步走,去年先迈出了第一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让每个省份将收上来的养老金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形成资金池,宏观调控,劫富济贫。

    2019年中央调剂比例是3.5%,规模6000多亿元,受益省份受益额达到1600亿元。

    下图是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情况。

    显然,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和山东这7个最发达的省市往外掏钱,云南、贵州和西藏三个省自给自足,其余20多个省市嗷嗷待哺,等着救济。

    之前有上海的同龄朋友问我,“我们交的养老是用来养自己的吗?”我说,“不是,一方面是养上海40后的退休老人的,另一方面可能养的是你远在东北素未谋面的二大爷。”

    这就是现实。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的养老金制度虽然是“统账结合”,但个人账户其实是空的。我们在辽宁试过做实“个人账户”,后来难度太大放弃了。现在连学术界都开始支持做空个人账户了,变成“名义账户制”。

    所以,多缴多得这种事儿啊,嗯,有梦想,总是好事儿。还是要看缘分,你懂的。

    三、社保费率低于16%的广东省的过渡办法

    4月25日,广东省发布社保过渡办法:粤人社规[2019]11号。

    来,划重点。

    1.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统一下调为16%。

    这是好事儿,没啥可说的。

    2.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

    是的,你没看错,是提高。

    广东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3%~14%,远低于原来全国普遍的19%~20%。广东(除深圳外)是全国为数不多由税务局全责征收社保的省份,征管力度强,社保基金累计结余全国最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低费率、宽费基”的模式,企业负担相对较轻,能够轻松上阵。

    但现在要提高了,为全省统筹做准备,进一步为全国统筹做准备。

    单位缴费比例为13%的市,2020年底前将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为14%,具体的过渡计划由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部门制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每年将单位缴费比例提高0.5个百分点,直至2024年1月1日,全省单位缴费比例统一为16%。即:2021年1月1日单位缴费比例为14.5%,2022年1月1日单位缴费比例为15%,2023年1月1日单位缴费比例为15.5%,2024年1月1日单位缴费比例为16%。

    跟广东一样有类似情况的浙江、厦门等地区多半也是这种思路,不知道当地的吃瓜群众作何感想,是不是脸上笑嘻嘻,心里甜(M)蜜(M)蜜(P)。

    四、上海社保改革5大要点,悲喜交加

    1.从2019年5月1日起,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4个百分点,即由现行的20%降至16%。

    2.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从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执行1%的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单位0.5%,个人0.5%)。

    3.继续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从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一类至八类行业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下调20%,调整为0.16%-1.52%。

    4.2019年继续暂停征收企业欠薪保障费。

    5.根据全国要求,调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

    前4点是好消息,尤其第1点,作为全国社保缴费水平最高的上海,终于不必再承受这个独特的待遇了。作为在大上海城乡结合部生活的一介屌丝,我表示很欣慰。

    但是,第5点要注意了,过去以非私营经济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现在要求把私营经济的平均工资放进去加权平均,对于绝大多数地区来说,私营经济平均收入更低,会降低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但是上海,对不起,可能是反过来,谁让你是魔都,又是经济老大呢?

    2018年上海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分别是21396元(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和4279元(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说明2017年上海社会平均工资是7132元。

    2019年4月份调整的上下限是23496元和4699元,说明按照原来办法计算的2018年上海社会平均工资是7832元。

    但按照5月份新的社会平均工资算法,上海5月1日开始的上下限变成了24633元/月和4927元/月,这说明新算法下2018年上海社会平均工资是8211元。

    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影响的主要是低于下限和高于上限的少数群体,大部分介于两者之间的吃瓜群众还是按照自己的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为基数的。

    所以,整体来看,上海社保的改革算是悲喜交加。

    作者
    • 葛玉御 经济学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行为经济学。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