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考中级/cpa的几点看法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这几天,跑了几个地方,看到不少的考生是零基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取得、持有、处置都不太明白,但是却直接报考了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情况可想而知,都表示听不懂!
川哥:为什么不先考初级呢?
答:听说有人零基础也能过中级,考初级还浪费时间。
川哥:如果有很强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也许是可以的,但是毕竟是少数,百里挑一,实际上大多数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很难有那么多时间去付出,所以还是循序渐进更好。
答:纠结......
为什么国家设置了初级、中级、高级和CPA这几个层次,很明显就是循序渐进的次序,这是有其内在逻辑和道理的,不是无聊得故意设置几个层次。
所以,如果没有初级水平作为基本功,直接听中级和CPA的难度一定是非常困难。
当然,如果你已经报考了中级会计师、CPA的考试,我的建议是,既来之、则安之,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下去,把每一个章节的知识都尽最大的力量的去学懂。
特别注意的是,学懂是最高追求,不一定要把所有章节都全部学懂,但是学了一章就要弄懂,发自内心的懂,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懂,从而实现触类旁通。
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肯定会比有基础的人多出很多,但这是值得的,即便当年考不过,但是基本功打好了,第二年的考试会更轻松。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疲劳战术不可取,可持续学习是核心要义,三分钟热情的事情终究是徒劳无功,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才能成功登顶,这些道理早已经耳熟能详。
杨过用了十六年才自创了黯然销魂掌,川哥用了八年才首创了两列数据法(川哥独创两列数据法-解决会计三大难题),这些都是时间的沉淀,满含岁月的记忆。
提纲挈领,总结几点:
1、学一章,懂一章,稳扎稳打
2、劳务结合,充足休息,可持续学习
3、生活就是学习,学习也是生活,享受生活,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