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税悟]盘点我的2018
告别2018 迎接2019
在过去的2018年,乘坐飞机116次,飞行152152公里、225小时,平均每三天乘机一次,这样的日程安排我已经习以为常了。鉴于此,在长时间的飞行中,我的选择的是听音乐、闭目养神、清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我喜欢的工作中去。
过去的一年,游走于各大学和机构举办的EMBA、MBA总裁班,讲解涉税知识,为客户解决疑难涉税问题“出谋划策”,这让我积累了与非涉税专业人士沟通的丰富经验,总结如下:
一、某学生向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总设计师提问:“航空母舰上的高射炮你会打吗?”答:“我是一个总设计师,这么具体的事儿我不会做。”同理,如果把公司的涉税业务当成是一项工程的话,我的定位就是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当职业定位确定后,我就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做自己所选择的事,同时这也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涉税服务工作定位和分工不同,接触的群体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不同。比如:2018年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某明星税案,如果仅仅从涉税业务的角度去分析,而没有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和判断,也就是从国家今后个税改革的舆论宣传角度去理解,并作出相对应的涉税安排,就会影响到当事人对涉税事件的处理思路和方法。
二、在总裁班的课堂上,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人让我必须在讲解过程中,把复杂的涉税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听课的群体主要分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老板。这个群体的学员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更多的关注点是由于国家税制和监管方式的改变,对企业和个人来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方案和具体方法。所以与这类群体沟通最好的方法是,用成功案例与他们进行讨论,同时辅助相对应的涉税要点进行讲解;
第二类是企业非涉税人士岗位的高管。这部分群体听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太在意对公司所带来的影响,拿着满意的年薪重复着过去的工作,偶尔创点儿新,是大多数的人选择;
第三类是企业财务高管。这个群体是让我最头疼的,原因是有一部分人自认为可以和我讨论很多涉税问题,他们不太认真听我所讲的知识点和方案,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拿票冲账、有没有什么捷径达到节税的目的。在课堂上我就“戏称”他们是税务局派到企业来“卧底”的,很多知识是“体育老师”教的。究其原因,是这些财务高管还是用核算会计的思维方式来做企业税务上的判断,这些人很难改变,我也改变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于是我就放弃了。不过,在总裁班里每次都能碰到几个会思考的财务总监,与这些人沟通和交流,是一个非常舒服的过程。
三、2018年的第四季度,在课堂上大家关注的重点只有一个,就是社保和个税。这期间我游走于各种课程、沙龙和客户之间,所传播的涉税相关知识在每一次的交流中得以充实和完善,某些看似不相关的内容,相互间是有紧密关联的,如:国税总局对个税六个方面的监管、缴纳社保人员的划分以及与工会和党支部的关系、公司部门化与灵活用工、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的合理薪酬配置……,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社保和个税必须从企业战略层面进行考虑,只考虑点的问题是无用的。
四、2019年的个税改革打通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的证据链条,也就是,企业直接支付给个人费用的证据链条,这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太多了。个人所得税业务要比企业所得税业复杂得多的多,这会关系到个人的信誉、消费、资产配置等等。在今后的这几年中,这些现象会逐渐的显现出来的,希望相关人员要引起高度关注。
总结2018,是为了在2019能够更好的,做好自己,提升服务。用一个有担当的涉税专业人士视角,来观察和评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涉税事件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