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感悟|万科:情怀之卵与规则之石
最近刷屏最多的文章就要数万科与王石的新闻事件了。万科与王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情怀”。无论是万科楼盘的人文细节,还是王石一手创建的万科文化,都充满着新时代新儒家精神的力量与光辉。从个人层面,我是很欣赏王石这样讲原则守底线的企业家的。
但这么一个有着儒商情怀的企业家,这么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优质企业,眼看就要成为资本“野蛮扩张”的牺牲品,一下子激起了大众的同情与关注,不由得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资本太过冷酷无情了!其实,这一出戏,与我们看过的无数历史闹剧一样,都贯穿着类似的命题争论:情与理,孰轻孰重?
从“情”的层面看,这么一个以品质为本的地产企业落入“野蛮人”之手,毁掉的不只是一个企业,似乎可以延伸为无数购买万科房产业主的品质保障。所以,王石与万科一开始就站在道德的高地赢得了大家的同情与支持。但从“法”的角度看,宝能与华润也没做错什么,他们只是按法理规定的游戏规则来扩张他们的商业版图。
这,归根结蒂又是一个原点问题:我们是相信有情怀的人,还是更愿意把钱放在一个规范的体系里?
讲情怀的,其根本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乐观的浪漫主义。我连股权都放弃了,在这样一种无私精神的感召下,万科人的激情与创业精神势必会幻化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推动万科成为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但是,我们若往深处扒一扒,这个逻辑就不再那么坚固了。
情怀是以家庭与人文逻辑来运作的。这个逻辑,在最底层处就是站立不住的。企业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产物,投身企业的,无论是内部员工与外部投资者,其结合的纽带就是一条:利益。
在企业里,是没有自然人的,有的只是利益相关体。要么是同盟军,要么是博弈者。一定要用情怀这个大帽子把大家套在一个大家庭里,那就是装逼。
你爬珠峰,你是一个自然人,大家翘起大拇指敬重你。但是你以一个上市公司掌门人的身份去冒险,资本就会抛弃你。
是不是一家人,这是一个永远变化的命题。多年前,当联想第一次大规模裁员时,有员工在天涯论坛留下来一段转载量上百万的博文:联想不是家。其实联想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家,只是你把联想“联想”成你的家而已。
企业的运作逻辑是以资本为串联的生产要素整合。资本追捧的一定是各种要素组合得最好的企业。反之,一旦暴露了流程或结构上的系统性问题,资本会毫不留情地抛弃,或者介入重组。从这个角度看万科与王石的归宿,我们就会平静许多。当年乔布斯的理念不为投资者接受时,不照样被赶出了公司吗?
就算万科必须维系在王石及其团队的掌控下才能长治久安,那你草草地将股权交出,又不设任何控制条款,任凭野蛮资本肆意冲击改组,这对得起万科人与万科用户吗?
为何不学学扎克伯格,设计一个双层股权结构外加一个表决权代理协议(voting agreement),牢牢锁定创始人对企业使命与方向的绝对掌控权。
资本市场的规则对谁都公平,你不好好利用,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的不尽责。
资本与人文有着一个明显的区别。资本看重的是流程与体系的稳定性。
万科带有太多的王石烙印,这并非是一个祝福。人有兴衰,更何况你云游四海总不着家呢。苹果离开了乔布斯就没了创新的后劲,这乔布斯于苹果,是福还是祸?资本最看重的是可复制性可扩展性。投资者最喜欢做的算术就是:一家门店一年能产生一千万的净现金,那开上个一千家门店,这就是一个上百亿市值的公司了。
这种算术背后的逻辑就是流程化,标准化。我们中国文明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就要数美食了。可是我们的荣华鸡才昙花一现二三年就不见了,而人家的肯德基家乡鸡可以从美国家乡一路开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为什么?
因为这些连锁店从土豆种类的选择到店堂人员的行走路线都标准化了。标准化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去人文化,要靠发起人把控每一笼包子的配方是无法完成企业的几何增长目标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对人文情怀就不那么留恋了。如果万科已经做到像王石所说的流程标准化了,那是王石还是潘石,谁做董事长不都是一个样吗?又有什么好纠结的?
资本、流程、效率、标准化,以及一致性带来的品牌忠诚度,这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
谁要是刻意留下一点自我的印记,首先得尊重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不然,不是你玩资本,而是资本玩你。藐视规则的情怀,无异于以卵击石,无论你是哪块石。
说到底,人治还是法治,这才是中国历史始终绕不开的话题。王石与万科的故事,只是商业层面的一个小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