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员工工作激情的五堂课
【编者按】写这个的目的,不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当培训老师,我的理想是在搞出一家真牛B的企业。但是我认为这个真的很重要,很值得宣扬,是企业老板、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素养。当然我也正在领悟中,不一定都正确。
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激情,是企业总经理永远的课题。到底如何才能实现?我的观点是:(1)改变必须从老板自己的观念开始;(2)具体培训工作的落脚点还在于对员工和公司管理者意识方面的改变。
一、企业和个人都面临两个循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良性循环是做的越好,收获越多;收获越多,就有更多资源做的更好。恶性循环是做的越差,收获越少;收获越少,就越少投入,于是做的更差。
如何打破这个循环?其核心本质就是要有“先付出后收获”的基本观念。
作为员工个体,当然要学会先付出后收获。怎么付出?一是即使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你也要不能停止学习,哪怕放弃一些其他的东西,也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当然还有锻炼身体),否则你必定陷于疲于奔命的“穷人循环”(恶性循环的一种说法);二是就算工资低点,也要将工作做好,很简单,工作上不开心,你就别想成为能开心得起来的人。当然,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老板也要学会先付出后收获。
二、对企业老板来说,先付出后收获,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1)对员工的报酬应勇于先付出后收获,这样才能吸引牛人加入,并且对做的不好的就不手软,可能会先吃点亏,长远肯定能赚回来;
(2)对员工的培训和团队学习能力的建设,必须要舍得花时间。只有如此,团队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工作效率才会更高。事实上,我们往往会陷于任正非所说的“没有时间一次性将事情做对,却有重复失败的时间”;与个人的“没有时间锻炼,却有时间请病假”是异曲同工之妙了。
(3)对低回报业务要舍得放弃,不要为了赚那些低效的钱,将自己最宝贵的时间资源浪费在上面,误了长远大计。赚小钱会有瘾,让你忘了更大的使命,甚至丢命;不专注,你永远也不可能做的卓越,不卓越你就会陷进“穷人循环”。
因为老板自己的原因,导致了公司进入恶性循环,然后又让员工进入更加低效的“穷人循环”,这也是最常见的现象。
三、对老板来说,要激起员工工作激情,花钱很重要,但不是花了钱就一定能成功。
要成功还有更关键的工作,要让愿意工作的人能卓有成效的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打造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成为训练有素的人。
何谓学习型组织?即,因为没有哪个人天生会做一项工作,现有很多工作是前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那么如何做的优秀甚至卓越?靠的就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习”,这既是个人成功的不二法门,也是组织成功的核心。
“边工作边学习”,有三个意思:
(1)公司要拿出一些工作付薪时间给员工培训;
(2)员工要拿出足够多的业余时间自我学习;
(3)公司要有让员工在工作中总结学习的机制和方法。
在工作中学习的经典案例两则:
(1)史玉柱当年做脑黄金卖了几个亿,后来企业破产了改卖脑白金,他还是带着自己的高管团队从第一城市开始,蹲点在药店门口观察自己产品的摆放、包装、价格和客户的观点等等,获得一手资料后,立即调整战略。从苏州开始,输了;总结经验去无锡,赢了;再总结经验,去南京;赢了以后就铺全国;再去那些他认为不太一致的地区蹲。这就是在工作中学习的能力。
(2)万达的王健林,在做房地产项目时,每年都要亲自选几个典型项目,要求记录项目推广全过程,项目完成编写完整的复盘总结报告,自己亲自阅读修改,发到全国各个项目组来学习。这就是在工作中学习。
复盘,学习,这些关键词,就是牛逼的企业和牛逼的人成功的秘诀。
四、方法论真的很重要,牛B不是吹出来的
老板常常认为这么做,是因为这些牛B企业本身很牛,很有钱,所以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还都是成本。我也承认确实如此!但是,即使我们没钱,我们也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一方面是我们没得选择;另一方面是我们确实还可以选择从小范围,关键领域开始这么做,找榜样、树典型,逐步铺开还是可行的。
小批打样,这本身也是方法论。真正的方法论,不是告诉你直接成功的方法论,而是告诉你如何找到成功方法的学习方法论。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真正的方法论,是关于如何在工作中通过学习找到成功方法的方法论!是关于学习的方法论!是关于学习的!
五、最后回到对员工培训这件事情上来,我的建议是:从浅入深,逐步进行;然后再由深出浅,回到现实。具体分为如下几课:
1、告诉员工怎样的生活状态才是一个正确的模式:极简、品质,专注、卓越,最终达到平衡才是理想的人生状态。
课件:《平衡的人生艺术》;
2、只有成为一个学习型的人,才能寻找并达到正确的模式。
课件:《复盘:边工作边学习的艺术》;
3、成为了学习型的人,最终应有的修炼,从内心深处激发人追求卓越的动力。
课件:《第五项修炼》;
4、让管理者深刻的认识自身的职责是什么,即成为培养他人和自我培养的人。
课件:《周一清晨的领导课》。
5、让管理者了解知识工作者管理更宏大的背景,明白对知识工作者管理的重要性、要素和知识管理的未来。
课件:《德鲁克谈知识与知识工作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