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分享:关于“方法论”
【导读】个人认为,有幸读到此文的人,个人功力至少可升三个段位,且自身原本功力越深厚者,效果越明显!其余不想多说。
最近读了几位成功人物的个人介绍、自传或口述专辑,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一个词叫“方法论”,引起我的兴趣。
首先是明天系掌舵人肖建华(传说中的中国隐形首富),就将其著名的“肖氏工作法”写入了明天集团的《集团工作宪法》。“肖氏工作法”内容为:“一个中心,五步工作法”。
一个中心:时时刻刻对外学习为中心,五步法包括:分析事物全过程、花50%的精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到突破口、系统运营。肖建华宣称自己是毛主席方法论最忠诚的继承和发扬者,因为毛主席是最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他能背诵出多篇《毛泽东选集》中的经典篇章。事实上,香港首富李嘉诚还曾当面向肖建华请教过他的工作法。
另外一位牛人叫孙陶然,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他的:“中国著名的连续创业者,曾经创办多个领域多家知名公司,包括《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生活速递》、《户外装备》、蓝色光标、恒基伟业、拉卡拉等,行业涉足媒体、公关、IT和金融等多个领域,每家公司均发展成为该领域数一数二的知名企业。”
孙陶然在他的畅销书《创业36条军规》中明确提出了拉卡拉企业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拉卡拉方法论”。拉卡拉方法论分为四步:先问目的、再做推演、事先打样、及时复盘。顺便提一下,《创业36条军规》是很多商学院、创业孵化器的必读书。
“肖老大”讲的是事前进行细致调研、找到关键突破口及系统运营的重要性,而“孙导师”讲的则是细致计划、试点和总结的重要性。让我想起一句广告词:“两粒一起吃,效果会更好”,诚如其言!
后来再读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书中讲述了他一系列创业和营销策划的成败分析,也几乎是将该犯的错都犯了一遍,而最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几乎都是在方法论上犯了错。这些错误包括:不做调研自以为是,不做试点急于求成,先热后冷缺乏系统运营思维,高高在上没深入关键领域的细节。自从克服这些问题之后,史玉柱的企业生涯中就几乎就很少再犯低级错误,成功率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方法论是让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如何去认识它和改造它。能让我们知道什么阶段该做什么,轻重缓急在哪里,总结下来就是:计划宜周、试点需细、策划需密、铺开宜快、总结宜全。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张之洞在修京汉铁路时讲的一句话:“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可谓得方法论之精髓。
关于方法论,笔者也曾经略有体会。在我离开审计行业到企业做财务的那段时间,我认为自己审计生涯的最大收获,就是体会到了审计说到底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包括:先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才有企业重点风险领域的确认;审计经理必须将视角伸到审计员一层,而非只是浮在表面;审计计划必须贯穿始终;面对面复核等。那时确实根绝颇有心得,也因此而充满了力量感,自觉敢于跨出自己职业生涯重大一步的自信心也源于此。
当然,那时尚未意识到对“方法论”的提炼有这么重大的意义。也只有直到今天,我才领悟到了信永中和审计系统中一些方法论的高妙之处,信永中和能取得其非凡的成就,与他们完整的审计系统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在工作之后,我也接触过一些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工作也是各有特色。但真正成功的我发现都做到了“缜密”和“快、准、狠”相结合:筹划阶段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一旦经过论证,找到了关键要素之后,则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角度和最大的力度出击,必定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