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的“察人十法”
一,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现实环境中,大部分人都是值得信赖和培养的,管理者敢于用人,敢于给机会,自然人才辈出;善于察人,必定优剩劣汰。
二,用人之所长。找出人的优点,规避其缺点,发挥其优点而用。对确认品德有缺陷者或人格不健全者,毫不手软予以清理。
三,对人下判断必须要获得有效证据:不能凭个人好恶或道听途说判断人;必须取得至少两次不同的证据来印证;一旦被印证就不必再优柔寡断。
四,见微而知著是察人之顶级境界,通过一些为人做事的细节去了解人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是用人的基本前提。
五,首观其言。看他私下评价人的话,是否当他人面也敢说,否则为小人。来道是非者,多为是非人,也就是挑拨离间者。
六,再察其行:其一,领导者别看人对你的态度,而要看他对别人的态度,包括他的亲人、下属、周围人与陌生人;其二,要看他是否能做到言行一致。
七,“临之以难,加之以利”,看他在攸关自身利益时的表现,察其胸怀与度量。
八,看其所犯错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庸才,是无进取心和责任心表现;敢于承担敢于冒险而犯错者,应当珍惜和鼓励。
九,“小忍是德,大忍为奸;小让是谦,大让是伪”,违背人情而做出的奉承与吹捧,必是包藏祸心者。
十,最终靠感觉,感觉不对的人一定有问题。但这一条只适合自身品性端正者,若自身不正,则无法判断别人的正与邪。
附:古人察人智慧集锦
1、《吕氏春秋》:六验法
(1)喜。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2、魏人李悝:识人的五视法
(1)居视其所亲。
(2)富视其所与。
(3)达视其所举。
(4)穷视其所不为。
(5)贫视其所不取。
3、诸葛亮:识人七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5、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6、《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
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
7、吕不韦:“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
八观:
(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
(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
(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
(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
(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
(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
(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
(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
(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
(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
(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隐:
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人对他的评价。
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四类: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