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双意词之attend,出席不等于参加
今天讲的词attend人所皆知。它的两个不同的意思都很常用:参加与照顾。参加会议,我们就说attend a meeting;到商店,店员看到你站着张望就会问你:are you attended by somebody? (我们有店员在照顾你吗)?
Attend的照顾与参加这两个意思其实也是关联的,动词看不出,它们同根的名词attention(注意力)就很清楚了。无论是参加一个活动,还是照顾别人,都得付诸于注意力。参加,是将注意力放在事情上;照顾,则是将注意力用在人身上。我两周前受邀参加了一个财务论坛,在我登台之前,发现我前面一个嘉宾在讲演时,下面很少有人在听,大家都低着头在刷手机。大家只是身体上出席了这个会议,但没有精神参与的参加等于没有参加。
我不想让同样的局面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上台就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是我清明节回家听父亲讲的。讲的是我父亲的一个堂哥怎么会被打成右派的故事。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这片国土曾经自上而下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反右派运动。作为运动的目标管理,这右派是由人数指标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
我爸这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堂哥当时分配在一个生产队务农。有一天,与其它五个社员一起被叫到队长那里。队长讲了一番形势后,就宣布:我们还缺一个右派,你们六个人中必须产生出一个,你们自己推举吧。于是,大家炸成一锅粥地争吵,都说别人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我这堂伯这时候正好有内急,就去了洗手间。等他解完手回来,那五个人说道:队长,我们已经一致达成共识,就他。我的堂伯就这样被打成右派了。这是一个悲催的故事,当右派失去社会地位不说,发配农场被整掉半条命太正常不过了。故事讲到这儿,我问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它给各位的讯息就是:关键时刻得hold住。如果今天要搞这样的运动会怎么推选名额?很简单,就选那些埋头看手机的。说到这里,大家放下手机抬头看讲坛了。
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来获取大家的注意力。没办法,在当今每秒钟,每个人的手机终端产生海量信息的时代,要抓住人的注意力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我在公司里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人特别的忙,从一个会奔到另一个会。9点钟的会在拨弄手机,转入10点钟的会就开始处理9点钟会布置的任务。到了11点钟的会,又忙着写10点钟会的会议纪要。由于注意力是错位的,一个上午参加了三个会议,但实际上一个都没参加。参加与否的衡量标志是注意力是否同在。
我记得大儿子在读幼儿园的时候,看到下班回来的我会拉着我讲一大堆动画片里的奥特曼与怪兽。我是一边换衣服,一边在应付。儿子看了出来,停了下来,把我的脸拨正了,说道:告诉我,我刚才讲的奥特曼是哪个奥特曼?没有注意力投入的参加不仅浪费时间,还是一种不尊重。那天,我专门花了点时间研究了一下,记住了他8个不同奥特曼的特征。
其实,attend这个词的词根“tend”就是“朝着”的意思。把我的脸拨正,就是要我改变注意力的朝向。
用在人身上的注意力也是同一个词attend,这就带出了另一个意思:照顾。我妈常常叹息道:现在这个社会再也找不到像她奶妈那样忠心的保姆了。现在的保姆不是偷懒就是敷衍了事,很少有人把东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做的。我不是从职业水准的角度解读的,我觉得这反衬了是时代的进步。这说明最底层劳苦阶层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活。
像电影桃姐那样忠心耿耿的,三四十年代到处都是,为什么?因为,那个时代有太多的苦难,保姆哪有什么心思想自己的事,能挣几个糊口的钱养活乡下的孩子就万事大吉了。所以,她们可以7/24的方式全天候守在主人家,她们的attention几乎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于是,她们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可以毫无保留地用来attend主人一家大小。
现在的注意力碎片化与草根化了。地位再低的捡垃圾工人,都可以在休息时,掏出手机靠着墙根听段小苹果的音乐自娱自乐。踏入地铁,每个人都在拨弄着手机,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或游戏。
凯文凯利在他那本讲未来趋势的书《必然》里指出,未来社会,最大的资源便是注意力。谁能抓住人的注意力,就等于挖到了金子。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一个联想是“推荐”的商业价值,未来也许推荐就是一个行当。许多外企,为了鼓励内部推荐人才,会给推荐成功的员工半个月工资的奖励。也许,有人就可以以此为生。我们以前很少碰到推荐的事,很多国人出国读书写的推荐信都是自己写了让推荐者签个字而已。
现在的社会,我们都几乎离不开推荐了。因为我们个人的注意力实在有限,互相推荐就是一种将注意力资源最大化整合的协作模式。比如,我现在读的《支付战争》是樊登读书会推荐的;我们团队活动带出去玩的超级有趣的昆虫桌游,是知乎网推荐的;我发表财务专业文章的权威论坛也是由同事推荐的。
未来的推荐会遍布各个细化的行业,推荐者也不能再像酒吧里推荐啤酒的酒吧女那样简单地拼外在颜值了,未来的推荐更多要以人格信用作担保。最近网红Papi酱据说要被炒出拍卖天价,后面的推手就是推荐者罗辑思维的罗振宇。
罗胖子做的事情,本质上就是将注意力打包做成了一个辉煌的商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