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的审计十年(50)为什么没有人找你承接业务?
如果你在企业里工作过,尤其是大型的企业,你就知道,在大型企业里,流程的审批链条非常长,权责的设置非常清晰且复杂。这就是面对企业的B端业务的一个特性,越是大企业,越是大项目,决策链条越长。
也就是说,他们的判断选择非常困难。它不像我们去市场买菜,看着这个菜不贵,卖相不错,就买了。
在B端的业务中,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决策链条的问题,还有专业判断的问题。
比如2019年夏天,当时我们去杭州洽谈一个美股的上市公司,这个公司当年也是属于土豪性质的,也是当年火爆一时的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美国上市,市场上讨论的沸沸扬扬。
但是当你真正深入到了解这个公司之后才发现,步子迈的太大,确实容易扯淡。他们的财务设置非常粗糙,由于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财务的管理完全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四大审计期间,各种合并报表、财务数据、管理分析,连四大都搞不定,因为太粗糙了。同样的,财务人也痛苦不堪,粗糙的数据下,重新对数据进行梳理,工作量非常大。
而且再加上美国上市之后,财务需要做US GAAP下的财务报表,财务部根本就没有人懂这个,也没有一个系统可以支撑。
所以当时这个公司找到了我们去谈这个事情,也就是帮助公司出具一个管理会计的实施方案,并且搭建一套管理会计的系统,以支撑管理层和美国对报表、对财务数据的各种需求。
我们当时给公司提出了两套方案思路,一种方案是从头开始搭建,也就是抛弃现有的财务软件和财务设置,重新设置财务规则,重新设置账套,重新设置财务系统,从根源中进行升级。还有一种方案是嫁接,也就是维持现有的财务规则和财务系统不变,通过嫁接一个新的管理会计的系统,去对接原系统,然后抓取需要的数据,对数据做二次加工,实现管理数据的报表需求和美国的报表需求。
当然,这两种方案我们都可以实施,并且也提供了企业需要提供的一些资料,并且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后来,企业并没有做出决策,在当年这个事情也就没能继续往下进行。
直到2020年夏天,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多了,企业又来找到我们,还是同样的事情,又进行了新的沟通,但是沟通人有了变化。
也就是说,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这件看起来很紧急的事情,无论他们咨询和沟通了多少供应商和服务商,一年过去了,他们还没有落实,这件事情还没有做。
所以,可以看到他们的决策效率是有多慢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决策的几个视角,一个是财务部的员工,他们考虑的是工具他们用起来是不是更方便,可以减轻工作量。中层的管理者,他们考虑的是这个方案和工具能不能解决他们目前的需求和问题,最后形成的结果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能不能准确。财务总监考虑的是业务的合规和财务的管理。老板考虑的是需要支付的成本和费用。
总之,每个人关注的内容其实都不同,每个人的视角下,也都有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更重要的是,像这类的咨询业务,因为你的实施方案是需要落地的,甚至还需要搭建系统,在没有真正的搭建好,没有真正的上手可以使用之前,其实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即使我们信心满满,我们觉得我们的方案和系统的搭建都没有任何问题,客户依然疑虑满满。
所以这时候,你需要给他们提供你的资质,你的认证,而且需要提供你之前的相关的成功案例供他们参考,尤其是如果你有同行业的案例的话,他们会特别喜欢,信任感才会加强。这些东西看起来都不是直接的履约要素,但是却非常重要。
这就是面对B端客户的时候,尤其是大客户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事情。
之前很多人想找我合作开事务所,我都没有答应,因为很多人想象的太简单,甚至偶尔成交过一两个客户,其实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有时候项目的成功合作只是偶然,机缘巧合可能这个客户刚好有需求,刚好就成交了。
但是面对很多客户,你会发现,当时顺手就接了一单业务,好像财务承接业务也不是很难。但是后来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费了老劲了,怎么搞个项目就这么难呢?
所以不要有幸存者偏差,拿下一两个项目,有时候并不难,可能就是运气好,顺手就拿下了。但是如何持续,才是问题。
写到这里,其实必须承认的是,虽然这些年我做了很多的项目,从审计转向咨询和尽调,从大企业转向中小企业,但是其实依然也不能稳定的去把更多的业务复制。
像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尤其是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承接更多的业务,本质上还是过去很多年个人积累的资源。所以很多审计的伙伴在咨询我的时候,我都给过他们建议,就是如何积累资源。
因为在我工作的前七年,我更相信专业是自己的看家本领,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专业,练专业,增强自己的专业实施能力。后来突然发现,如果你想摆脱工具人的状态,能够实现时间自由,再实现财富自由,靠的是业务,有业务才有收入,有业务才能自由。
而像审计行业这种,靠着前几年个人积累的资源进行变现的模式,其实并不是可持续和长久的。当你的资源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源头没有活水,你的业务就会进入瓶颈,就如同一条大河最终变成溪流,甚至干涸。这也是为什么事务所,尤其是目前中小事务所生存困难的原因之一。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B端的业务决策慢,拿来不易,但是丢掉也不易。正因为企业的决策慢,决策时间长,所以一般一旦达成了合作,也就不容易分开。
当你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之后,一定要善于挖需求,其实企业还有更多的相关的服务和需求等着你。
永远不要把一个项目就做成一个单独的项目,一个项目其实和可以滋生出很多个项目。
所以,作为一个财务审计人,我的体会就是,从向往审计,到嘲笑审计,到理解审计,到成为审计的过程。
我说的这个审计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和范围,不局限于外部审计或者鉴证业务,而是利用审计专业实施的咨询、投资、尽调、分析等各种财务服务。
我这些年,其实大部分还是守株待兔的承接业务,不用自己出去找,业务就会找过来,不乏很多优质的业务,也就是一单能吃半年的业务。
我觉得作为很多审计人,如果没有客户来主动找你服务,其实就两个原因,一个是你的能力不够强,如果你能够有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一定有很多企业来找你,至少也会来咨询。
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积累不够,无论是人情关系、市场渠道、行业认知、过往的实施经验,这都是决定企业客户会不会来找你的因素。
总之:
1、面对企业客户,越是大企业,决策越慢,决策流程越长
2、不要有幸存者偏差,拿下一两个业务并不难,难的是保持长期增长
3、纯靠消耗个人资源积累的业务模式,总会消耗殆尽
4、B端的业务不是单独的,可以滋生更多的需求和业务
5、如果没有人主动找你服务,要么是你是专业能力不够,要么是你的积累不够
最后,从向往审计、到嘲笑审计、到理解审计、到成为审计,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呢?
审计工坊即将在下月初召开,本期审计工坊的主题研究是毛利率分析在审计中的妙用,我们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带领大家一起通过毛利率的分析,建立审计思路,发现审计风险,提高自身审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