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困境及对策(19):金融诈骗术,长啥样
今年,号称“万业之母”的房地产业惨不忍睹。航母是下游,也是源头,它一歇菜,其他行业就都很艰难。
有做电梯的朋友基本没生意,还得要养着团队,去意彷徨中。
有做建筑的朋友在打官司。
施工企业做乙方分包的,今年这日子……
建材销售直接在国家统计局的报表上报负增长了。
还有朋友对我说,谈什么打通业财和财务管理,连那些最懂财务的会所、咨询、财税筹划等公司,都在考虑怎么活着。
没有战略,只有战术。
甚至连战术都不要。只考虑客户在哪里就完了。
在活着这个大问题的压榨下,就忙着埋头拉车,没时间抬头看路。
只有活下来,才能考虑怎么调理健康,怎么拾掇漂亮,怎么化妆打扮,怎么资本恋爱,怎么提升背景,怎么搞个愿景。
每年三月份,我就要开始减肥。
减肥不是为了买衫,而是为了不用买衫。
不少民企在艰难中选择收缩,也和我减肥的初衷一样吧。
税务局都在帮着企业找客户了。
让我们一起,用力地活着。
每年这时候,我还会提醒民企防止金融诈骗。
金融诈骗是和融资难相对应的。
但是反诈可不单单是财务的事。
民企融资难,是个老大难。
尤其是以专利技术为依托的中小民企,手握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销售局面尚未打开,市场需求仍在酝酿,在起步阶段迫切地需要启动资金。
银行对企业放贷主要看能否提供相应的抵押和担保,有各种限制。
民企通过银行贷款到手的资金和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在正规渠道难以满足需求,转而会寻求其他融资渠道。
各种融资平台和风投企业应运而生。
一些不法分子也浑水摸鱼,开始瞄准中小民企。
不法分子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国内一、二线城市注册融资平台和风投企业,一般会设立网站,办公地址通常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央商务区。
融资平台会员制,需要缴纳一定的会费才能开通会员。
风投企业一般注册为合伙企业,合伙人较多,注册资本金额普遍较大。
融资平台会发布路演消息,组织风投见面会,通常安排在注册地一、二线城市的高档酒店,有会务组接待。
见面会一般是收费的,会上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渲染气氛,骗取被投企业的信任。
见面会相当于杀猪盘的实体化。
见面会里有四方:主办方、风投、被投中小企业和酒店。
参加见面会的前三者信息是不对称的。
被投中小企业对见面会上形形色色的参与者完全不具备分辨能力,但是不法分子(不一定就是主办方)却非常清楚每个人扮演的角色。
主办方是赚会务费的,融资平台是赚会员费的,风投是来看市场、赚取出场费、也可能还有其他目的,有的融资平台和风投企业本身就动机不纯。酒店是赚住宿费和租场费的。
四家打麻将,不可能全赢的对吧?全赢难道是桌子输了?
和被投中小企业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后,风投会要求被投中小企业出考察费,派投资专家和律师到对方进行考察。
考察结束,风投会出具《项目考察实地记录纲要》给对方,以增加可信度。
风投要求对方到指定的中介机构做资信调查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方案、资产评估报告、财务审计报告、企业自身形象包装等,各种费用价格不菲,随后会跟一众后者利益分成。
然后,风投要求对方和指定担保公司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和流程上挖坑,让被投企业发现被骗以后难以追回存入的保证金。
这种融资骗局偏爱中小科技型民企,利用的是后者对融资流程不熟悉又迫切需要资金的心理。
即使报案,多半会被认定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予立案。
起诉缺乏完整证据链证明各公司存在勾连和利益分成。
利益链条上的各公司赚的是概率,赌的就是被骗企业没有精力跨省异地取证追讨和起诉。
有些产业链真的是,简直没法说,内幕也不适合在公众号吐槽。
我始终坚持,写公众号跟做财富管理(这也是一个令人百感交集的行业)一样,一定要合规。
虽然有一肚子故事,但是未经核实的,或者出于保守商业秘密的,就不能写下来。
欢迎来跟我聊聊。
对策:
一、学习充电,用学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二、复盘。
三、打开格局交朋友,寻找外挂智库。
P.S.觉得这个文章很适合财务转给技术总监和老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