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理解设定受益计划
上篇文章谁为我们养老?讲了离职后福利的本质,并介绍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区别。
设定提存计划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公司每年定期定额向信托基金缴钱,不承担基金的风险,做账也很简单,按照每年缴存的金额: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设定受益计划就不那么容易理解了,企业仍然是定期缴钱,但因为要按约定的金额为退休后的员工支付养老金,而定期缴纳的钱并不一定能满足退休后员工的需求,这个差异在会计上的处理略显复杂。
举个例题吧:
假设一位55岁管理人员于2×19年初入职,年折现率为10%,预计该取工将在服务5年后即2×24年初退休,退休后寿命为20年,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领取10万元退休金,直至去世。假定精算假设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已知(P/A,10%,20)=8.5136,公司2019年为其缴存的金额为10万,2020年为其缴存的金额为12万。
1.计算公司为这名管理人员提供的离职后福利义务的现值和员工的当期服务成本。
公司向员工承诺,退休后每年给他10万养老金,而假设这名员工退休后能活20年,那这个承诺在2024年初的价值就是:
10*8.5136=85.136万
但这85万元并不是直接就计入2019年的损益中,原因有二:
(1)这85万元是2024年初的价值,并不是2019年的,货币价值和时间并不匹配;
(2)公司给员工的这个承诺本质上是为了让员工更忠诚地在公司服务到退休,也就是这项义务的受益期间并不是2019年一年,而是2019-2024年5年,这就涉及到了分摊的概念。
因此,2019年享受的只是这85万元的五分之一,也就是17万,而又因为这17万是站在2024年这个时间点的17万,2024年的17万并不等于2019年的17万。
这一点,相信经历过通货膨胀的老铁都懂,20年前的100万和现在的100万显然不是一回事,所以2024年初的17万站在2019年底这个时间点只值11.6万(17/(1+10%)^4)。
因此,2019年底,企业承担的义务就是11.6万,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11.6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6万
2.计算公司缴存的金额
之前的文章也有提过,设定受益计划的运行原理是:
公司设立一个信托基金,每年向基金交钱,并雇佣基金经理用这个钱在市场上投资赚取收益,员工退休后的补充养老金就从这个基金出。
根据题意,公司2019年为这个基金缴纳的钱就是10万,缴了这笔钱,相应地承担的义务就减少10万。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万
此时(2019年底),公司要承担的义务是11.62万,同时公司又向基金缴纳了10万,假设当年基金没亏没赚,那此时信托基金的公允价值也就是10万。
换句话说,公司要承担11.6万,又储蓄了10万,那公司2019年底承担的净义务就是1.6万(11.6万-10万=1.6万)
3.计算2020年底的情况
转眼来到了2020年末,员工为公司又提供了一年的服务,公司又多享受了一年员工提供的服务,相应的也多了一年的服务成本。
还是那17万,此时又要将其折现到2020年底,也就是12.8万(17/(1+10%)^3)。
借:管理费用 12.8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8万
各位老铁别忘了2019年计提的服务成本。
2024年初的17万站在2019年底这个时间点值11.6万(17/(1+10%)^4),过了一年,服务成本也要通货膨胀了,2019年的11.62万在2020年可不止值11.6万,而是12.8万,所以:
借:财务费用 1.2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万
假设基金经理2020年干的不错,拿着2019年的10万块赚了15%,也就是收益1.5万,这个收益显然会减少公司的义务。
毕竟,为员工承诺的义务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基金赚得越多,公司需要的付出就越少。此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1.5万
贷:财务费用 1.5万
紧接着,公司又为员工向基金缴存了12万:
借:应付职工薪酬 12万
贷:银行存款 12万
我们捋一下2020年底公司的义务。
公司2020年初的净义务是1.6万;
2020年底又享受了一年员工的服务,义务增加12.8万;
过了一年,通货膨胀了,需要释放2019年服务成本的货币价值1.2万,义务继续增加1.2万;
基金赚钱了,赚了1.5万,义务减少1.5万;
公司又存了12万,义务继续减少12万;
最终,公司2020年底的净义务是3.4万(1.6+12.8+1.2-1.5-12=3.4)。
之后的年份以此类推。
各位老铁看懂了吗?不懂的可以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