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基于决策视角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八)之资产负债表分析(中)聚焦资产质量剖析

马永义 / 2021-02-11
文字 正常
  • 标签:
  • 财务报告
  • 资产负债表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企业财务报告具有规定的格式和编报规则,但基于各类利益相关者决策之需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却无权威的范式,《基于决策视角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系列文章,是笔者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潜心研究成果,期望该系列文章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切实的帮助。该系列文章将按照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顺序分期推送。本期推文资产负债表分析(中)聚焦资产质量剖析。


    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中)


    一、以净资产剖析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对资产负债表展开静态分析

    3、对各类资产性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借此对企业的财务质量做出基本性判断    

    笔者认为,判断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或财务质量的好坏或高低,最关键的判定要素是研判企业各类资产的质量。而要研判企业的资产质量,首先需要对资产的要义有切实的理解和把握。资产的核心要义和功能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实务工作中不能纠结于其原始形成时所花费的代价,也不能停留于其目前的账面价值,而应着眼于面向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简言之,资产要素计量的要义就是面向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即对资产要素进行后续计量时,要综合考量其面向未来所带来现金流入的时间、每一现金流入时间节点的流入金额以及企业所选定的折现率。毋容置疑,对现金流入时间、金额和折现率的判定均会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就给各类报表阅读者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判断带来了不利影响和挑战。  

    (1)剖析固定资产清理业务对相关财务指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企业管理层做出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的决定时,依据相关规定,企业财务部门应将各固定资产的净值结转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正常的清理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变价收入、发生清理费用或产生相关税费,清理业务完毕时通常会形成营业外收支(《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应用指南(2018)中规定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需要指出的是,在财会〔2019〕6号文件发布以前,“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单列项目,伴随财会〔2019〕6号文件的发布,“固定资产清理”不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单列项目,而是经过相关计算环节后将其纳入“固定资产”项目一并加以列报。尽管“固定资产清理”不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单列项目,鉴于固定资产清理业务的上述账务处理规则,笔者认为在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做出研判时,应通过资产负债表附注了解“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相关信息,以便对该业务有可能对当期期末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以及下一会计期间的相关损益所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加以识别。

    具体而言,在固定资产的实际清理过程中,其变价收入通常会低于其转入清理时挂账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金额,因此不能也不应将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金额百分之百当做资产,而应当依据报表阅读者的职业判断在金额上给予适当的折扣,并在此基础上来估算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此外,资产负债表日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所反映的固定资产清理业务一旦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处置完毕,通常会产生“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支出),各类报表阅读者要意识到资产负债表日的固定资产清理对下一会计期间的各类损益指标所形成的负面影响。借此,才能够将稳健性原则落实到企业财务报告的阅读与分析之中,进而为各类报表阅读者的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

    (2)挖掘相关信息识别企业是否存在折旧不足的迹象,以便对企业损益核算的“谨慎度”做出推断

    固定资产的的折旧政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会计政策之一,通过该政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的财务风格和价值取向,进而对企业损益核算的谨慎度或自信心做出判断。

    然而,需要提醒并指出的是,在实务工作中,企业有可能并未按照其宣称的折旧政策来计提折旧,出现“倒挤折旧”或折旧不足的迹象,各类报表阅读者非常有必要认真对此加以甄别,借此“挤出”利润表中的“水分”,进而审慎地做出相关决策。

    笔者在某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工作期间,曾到过某国有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省政府有意向将上市额度分配给该企业,并指定由笔者供职的证券公司做主承销商。当得知笔者所在的证券公司从未成功做过主承销商业务时,该企业财务部负责人采取了极端不合作的态度,但对省政府的指定行为又无可奈何,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交了相关基础资料。与笔者同行的更年轻的同事们纷纷抱怨该财务负责人的蛮横态度和举措,作为该项目负责人,笔者安慰同行的同事稍安勿躁,建议并要求应尽快寻找到其基础财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借此打开沟通的障碍和突破口。笔者当即要求随行的同事计算并判断该企业是否存在折旧不足的迹象,由于随行的同事早已训练有素,他们很快就做出了该企业折旧存在严重不足迹象的判断,经笔者进一步核实确认后,很快提出与该财务负责人对话沟通的请求。当笔者开诚布公地指出该企业存在折旧严重不足的迹象时,该负责人流露出非常惊诧的表情。他当即坦率承认了确实存在折旧不足的问题,并言称迫于市政府所下达的利润指标,只能通过倒挤折旧的方式来加以“实现”。该财务负责人对折旧不足的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接下来的合作态度就变得非常积极而友好,并在当天中午陪同笔者一行共进午餐。面对该财务负责人合作态度的天壤之别,同行的同事们对笔者投来了赞叹目光。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将企业实际执行的综合折旧率低于依据其宣称的各类固定资产折旧率及各类固定资产实际占比而推算出的会计政策层面的综合折旧率的现象简称为折旧不足。究竟如何识别一家企业是否存在折旧不足的迹象呢?笔者建议可通过如下步骤来加以识别和判断:

    第一步,从现金流量表附注中获取将净利润调整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具体调整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的具体金额;

    第二步:从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获取固定资产原值总额以及每一类固定资产的占比;

    第三步:从会计政策中获取每一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必须换算成百分数);

    第四步:用上述第二步获取的每一类固定资产的占比分别乘以上述第三步获取的各该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并求和,来推算会计政策层面的综合折旧率;

    第五步:用上述第一步获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金额除以上述第二步获取的固定资产原值总额的平均数(最好是日均数),来计算会计报表层面的综合折旧率。

    如果依据上述第五步所计算出的会计报表层面的综合折旧率低于依据上述第四步所推算出的会计政策层面的综合折旧率,就意味着该企业存在折旧不足的迹象,也意味着“对表”该企业所宣称的会计政策,企业利润表中存在“水分”。

    (3)透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剖析企业生产、销售和回款等相关环节是否处于良性运行态势

    由于理论和实务中均将应收账款和存货归类为流动资产范畴,经典教科书均主张,在流动比率大于1时,仍然需要进一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便对企业流动资产的流转质量做出更加审慎的判断。

    笔者认为,各类报表阅读者除了要准确理解经典教科书的上述主张并在实务中切实加以应用之外,还应透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判断企业生产、销售及回款等相关环节之间是否处于良性运行态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入挖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

    ① 存货周转率所代表经济含义的剖析

    笔者认为,存货周转率指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就是,当期新增存货(包括生产或购入)与当前销售存货的相互数量关系。诚然,透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尚无法直接透视出该经济含义,但通过将计算过程加以适当改造后,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透过存货转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我们可以获取存货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透过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我们可以获取本会计期间的销售成本。由于期初存货加上本期新增加的存货必然要等于期末存货加上本期销售的存货,用算式则可以表述为:

    期初存货余额+本期新增存货的金额=期末存货余额+本期销售存货的金额

    通过移项可以得出:本期新增存货的金额=期末存货余额+本期销售存货的金额-期初存货余额

    至此,通过比较本期新增存货的金额和本期销售存货的金额,我们就可以对两者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做出判断。如果一个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均呈现的是当期新增存货金额大于当期销售存货的金额,则意味着该企业存货积压越来越严重,企业存货的生产与销售之间并非存于良性运转状态,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存货的生产管理和销售工作。反之,如果一个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均呈现的是当期新增存货金额小于当期销售存货的金额,则意味着该企业存货的生产和销售之间处于良性运转状态,当然企业需要合理调配存货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要避免出现缺货或断货风险。

    ② 应收账款周转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剖析

    笔者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就是,当期销售与当期回款的相互数量关系。诚然,透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尚无法直接透视出该经济含义,但通过将计算过程加以适当改造后,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销售收入的金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本期回款的金额

    通过移项可以得出:本期回款的金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销售收入的金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至此,通过比较本期回款的金额和本期销售收入的金额,我们就可以对两者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做出判断。如果一个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均呈现的是当期回款的金额大于当期销售收入的金额,则意味着该企业货款的回收比较理想,当然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充分发挥赊销政策的正向效用。反之,如果一个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均呈现的是当期回款的金额小于当期销售收入的金额,则意味着该企业应收账款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或坏账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需要及时审视其赊销政策的合理性并切实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

    延续上述思路,我们就可以了解一家企业在过往会计期间存货生产、销售及回款之间是否存于良性运转态势,这对于判断企业以供产销态势为代表的基本面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家企业近年来一直呈现出生产量大于销售量、销售额大于回款额的态势,就表明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包袱越来越重,企业流动资产的流转质量越来越差。反之,如果一家企业近年来一直呈现的是销售量大于生产量、回款额大于销售额的态势,就表明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在增强、流动资产的整体流转质量在提升。

    承上所述,从提高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效率和效果的角度出发,在对某一时点资产负债表进行静态分析时,应以对净资产的分析为起点,在剖析企业注册资本的实缴程度并注意识别是否存在抽逃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其历史上的成长性。如果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存在瑕疵且历史上的成长性也比较理想,就可以继续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各项流动性比率,进而对企业的各类偿债能力做出判断,在实务工作中,应注意评估“倒贷”行为对相关偿债能力指标所产生的“干扰”。如果企业的各项偿债能力也比较理想,就可以依据资产要素的核心要义,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深入剖析,在实务工作中,应注意识别含有“水分”的资产对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
    • 马永义 马永义,管理学博士、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师管理委员会主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政府会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门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关注准则热点难点。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