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有具体的政策依据吗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粉丝提问:
马老师,打扰您!想请教您一下,就是坏账计提的具体比例,一般像我们这种事业单位有通用的提取方法吗?我们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有一笔900万,三年以下有一笔1500万,都是我们内部单位,拟按2%、1%的比例计提坏账,领导问政策依据是什么?烦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指教。
马老师作答:
计提坏账准备是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原则性要求,但并无操作层面的具体规定。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和财务制度没有要求计提坏账准备。因此,实务中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只能由行政和事业单位自行确定与把握,财务部门只能向单位领导层面提出建议,最终由单位领导层面集体决定为宜。
但我坚持认为,如果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不计提坏账准备,面临的审计风险会较大,至于计提的方法和比例则不用过于纠结,因为目前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政策依据。简言之,提与不提是原则问题,提多提少是职业判断问题。
顺便指出,多少年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一直是财务制度决定着会计制度,但此次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在财务制度没有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会计制度单方面进行了改革,尽管从技术层面而言,此轮政府会计制度的预算会计账套仍在尽全力遵循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但对于实务界出现的类似政策依据的疑问,职能部门确需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尽快予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