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会计小明的故事53-成本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

左岸金戈 / 2020-06-30
文字 正常
  • 标签:
  • 成本管理
  • 成本分析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小明在对总部成本熟悉之后,成本核算上在ERP系统上操作不是什么难题,现在按照刘经理的安排,更多要求小明加强对成本精细化管理,重点强化核算前的业务规范,以及核算后的成本分析。

    一:引子

    小明在对总部成本熟悉之后,成本核算上在ERP系统上操作不是什么难题,现在按照刘经理的安排,更多要求小明加强对成本精细化管理,重点强化核算前的业务规范,以及核算后的成本分析。

    当然刘经理负责总部成本会计这么多年,不像新能源成本一样问题很多,新能源成本不管是线下的管理,还是ERP线上的规范,都是一步一步规范起来的,而总部成本很显然早就走过了这个阶段,但是刘经理也和小明说过,成本核算、管控、分析是没有制定一个制度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公司战略发展,业务需求,ERP信息系统实际,以及财务管控能力,及时更新成本核算、管控。

    刘经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当一个企业成本核算通过一定时间完善起来了,制度、表单、系统都有比较好的规范,那么此时的更多的问题是异常单据、异常业务的管控,因为标准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体系,而因为实务中很多突发、异常这类黑天鹅事件,所以成本管控在稳定期间之后,是如何把控异常情况的能力。

    二:故事

    这个月是小明第一次做总部的成本分析,所以小明特别小心,生怕自己哪里出了纰漏,因为总部是有责任成本考核的,具体是哪个部门的原因需要落到到哪个部门头上。小明在做EXCEL成本数据分析时,第一步把sz190123这个系列产品的成本数据拿出来时,作为第一次接触这个系列产品,小明很显然是看不出问题的,于是小明把今年这个系列产品所有实际成本数据,拿出来利用趋势图,发现这月的成本非常异常,一般单位实际成本在220-250区间内,本月单位实际成本是329。这让小明立刻警觉起来。

    小明又把ERP系统中卷算的标准成本数据拿出来对比,本月单位标准成本是202.5,与单位实际成本329也存在很大差异。小明于是把料、工、费实际和标准项目拿出来对比。如下图所示:

    小明看着这个表格数据,发现料工费三项,实际成本都是远大于标准成本,如果放以前,小明估计直接借得出结论,因为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造成单位成本大于单位标准成本。小明现在明白了,如果这么分析,这等于是没有分析。

    在上次年度财务部主管级别的年度总结会议中,小明还记得当时的刘主管(现在的刘经理),还分析了一个成本分析的路径图。如下所示:

    1:基于集团价值,分解出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2:基于关键驱动因素,构建分析主题,并在此基础进一步分解出详细的主题

    3:基于分析主题特性,明确分析指标,确定分析维度、分析方法、分析频率

    4:结合管理需求,基于分析维度、分析方法,构建分析专题

    现在小明要对料工费三个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对于直接材料根据BOM细化到材料、半产品、辅料。对于制造费用细化到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并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小明很快在EXCEL标准构建了如下表数据。

    实际产量100件,完工100件。

    备注:对于sz190123这个系列产品实际工时,以车间实际统计工时为准,除以完工数量,就可以得到单位实际工时。本月sz190123这个系列产品实际工时为200,所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照实际工时分摊对于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单位标准工时则以测算得出数据。

    在学财务管理章节的“标准成本法”中,涉及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小明以为这些都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实际中无法运用到。其实只是小明没有找到运用的办法而已。比如对于制造费用,必须根据企业区分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进行分别归集,以便为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对于这部分,小明也不是第一次做,在做新能源成本分析时,小明每个月也都会按照如下表,进行分析。

    记得小明第一次利用变动成本差异分析时,根据如实计算得出数据后,就认为分析的事情完了,比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多少,数量差异,直接人工价格差数量差,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和数量差。当时的刘主管(现在的刘经理)说:“你不能把这个当成是财管考试,你要继续将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继续分析下去,你要找到造成这些差异背后的真实原因,而不是财管考试中计算出差异选择一个答案完事。”

    对于A材料,小明先在ERP系统中查询sz190123工单,及其关联的领料单,并查询存货进销存报表中,找到领料单的单价。A材料根据月末加权平均法,取单价2.8元。而标准单价是2元,这0.8元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A材料进销存明细表

    备注:领料单价=(50*2+120*0.3)/(50+120)=0.8元。

    小明根据进销存表格,发现本月领料单价0.8元,是由于本月采购单价0.3元造成的,一般A采购市场价格为2元左右,怎么这个月0.3元?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小明找到对应的采购入库单,并根据系统采购入库单,关联到采购合同,合同单价是2元呀。

    难道是采购人员输入系统单据错了?系统相关单据上没有备注单价异常信息,所以小明只能找到对应纸质合同和采购入库单。小明一边在找资料的时候,一边在想是不是因为阶梯价格的原因呢,因为存在阶梯价格的话,当然采购量达到一定数量,供应商会对采购价格进行调整,比如0-1000件是A价格,1000-2000是B价格,但是小明又想但是这个0.8月与一般市场价格2元,差异也太大了,肯定不是阶梯采购价格的原因。

    同时小明也在微信上问采购部小丽是否对于A采购价格,近期有重大调整,小丽回复:“A采购价格在框架协议内,没有重大调整”。

    小明很快找到了A材料的采购合同以及采购入库单及相关发票。在纸质采购合同上,不知道是谁用铅笔标准了,“因供7月应商来料不良,按照供需双方签署协议,需要扣款228元。”,如果没有这个扣款,A材料本期采购入库120件,单价2.2元,采购金额总计为264元。扣除供应商来料不良款,金额为36元。小明看了一下发票,采购发票按照扣款228元后金额,开具了36元。于是采购人员按照36元,入库数据120件,输入系统,形成系统单价0.3元。

    对于这种处理方式,小明曾和刘经理讨论过几次,认为这么做存在一定问题,可是采购部和对方供应商对于财务意见不予理睬。因为很多时候财务部的意见一是要看财务所处地位,二是要看公司与供应商的地位,总之一言难尽。

    A材料价格原因分析出来了,B材料比实际上桌了20元,是因为临时采购导致,前期物料不够,生产急需,需要叫供应商加急处理,所以价格高了一些。这个是小明问采购部人员才得知的。所以光看表格,不去现场了解,是看不到问题本质的。

    对于C材料实际价格比标准价格大50元,小明还是像查找A材料一样,现在ERP系统中检索相关情况,然后在C材料的进销存表格中,发现本月C半产品盘点50件,盘点金额为90元。最后查明盘点C半产品需要手工输入单价,相关人员把C半产品盘点价格,未按照规定输入相关价格,而是输入和C半产品同类完工产品单价1.8元。

    其实对于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分析,小明自己也总结了一套常见原因分析。如下表所示:

    而数量差异,A产品没有数量差异,B产品小明查询生产日报,得知主要是因为生产报废,导致多领料。C产品数量差异,也是因为是新材料工艺复杂,前期存在较多损耗造成。

    对于直接人工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小明通过和制造中心沟通,查询本月sz190123工单生产日报表,发现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实习生和临时工用工减少,正式员工加班较多,这部分员工单位工资较高。所以数量差和价格差都有体现。

    小明之前总结了关于直接人工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的原因表格,如下所示:

    对于变动制造费用分析,小明此前的分析,只是从制造费用的构成比例、制造费用的同比、环比分析、制造费用于标准制造费用对比等来分析异常制造费用的原因。

    但是小明知道这些分析手段,只是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比较,要定位到具体问题,所谓打头打七寸,看问题要看本质。小明认为首先要追根溯源,制造费用的源头,是一项支出首先归集到制造费用的池子里,然后按照分摊依据和标准,将制造费用池子分摊到具体工单上。那么关键节点第一次归集要注意是否科学合理,完整、准确。第二次分摊要注意分摊依据是否合理,分摊是否和产品实际相符合,还是简单粗暴的分摊。

    变动制造费用分析还好说,对于固定制造费用来说,之前小明也是认为这个只能用在财务管理考试的试卷上,实务中无法适用,其实小明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去用,然后就以自己的理解认为没用。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如下表所示: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实际产量100件,完工100件。预算产量120件。固定制造费用,单位标准工时1.5,单位实际工时2。

    二因素/三因素分析:

    三:总结

    小明将以上的这些分析整理为WORD文档,以邮件形式发给刘经理过目,因为刘经理目前作为总部、新能源、惠州工厂成本的主要负责人,对于成本分析是其重要主管工作。

    刘经理回复邮件,除了对产品料工费进行分析,还需要从单位产品利润和单位产品盈亏平衡点进行分析。

    一:单位产品利润

     

    二:产品盈亏平衡点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利

    作者
    • 左岸金戈 职业数豆师,修炼数豆技能,成为数豆职人。 微信公众号:数豆职人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