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估计与变更
《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中,关于为什么不给凤仙郡下雨,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原来凤仙郡三年不下雨,乃是凤仙郡守冒犯了玉帝。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孙悟空从天庭回到凤仙郡后,随即审查此事。行者对郡侯道:“你把那斋天的素供,怎么推倒喂狗?可实实说来!”那郡侯不敢隐瞒,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今遇老师降临,万望明示,上界怎么样计较。”
直到此时,孙悟空追根求源的审计职业敏感性,才使得玉帝怪罪凤仙郡侯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玉帝看到的是表面现象,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但玉帝却并未深究表面现象里面的实质,没有追根溯源,郡侯本意并不是要对玉帝不敬的,只是当时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才做出傻事,也才有了这个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的表象。如果当初玉帝耐心一点,了解到了真实情况,也许不会如此草率地惩罚凤仙郡侯。
虽然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总不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即使凤仙郡侯该罚,凤仙郡的百姓却是无辜的,玉帝在惩罚凤仙郡侯时,连带凤仙郡所有的百姓一起惩罚了。这是典型的一篙子打一船人,让没有关联关系的百姓也受到了牵连。这个处罚显然是不合适的。
事情出了,情况就是上面的情况。难倒了孙悟空这个审计人员,他要推倒处罚更难。因为玉帝已立三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于他。到底是哪三件事呢?原来披香殿内有一座米山,约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鹐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鹐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
这是多大的难题,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除非海枯石烂,水滴石穿!假若我们将米尽、面尽、燎断锁梃,看成是折旧或摊销的结果,那这个过程将是无限的漫长,怎样才能让其快速达到目的呢?肯定只有修改折旧或是摊销的规则与方法,如加速折旧,一次性摊销等等方法,这些都是对原有既定的会计估计进行变更。企业所有的会计估计并不是实施之后一成不变的。通常情况下,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会计估计变更:一是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二是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玉帝所立三事,按以前的估计,米尽、面尽、燎断锁梃,基本是无限期的,是因为他认为凤仙郡侯对天不敬,但经过孙悟空的深入审计,凤仙郡侯的本意并不是对天不敬,玉帝对此形成了误解,所以在取得了新的信息的情况下,当初设定估计的前提发生了变化,对所要达到的结果所实施的规则也应该相应改变,所以凤仙郡侯真诚改过,凤仙郡百姓诚心向善后,折旧或摊销方法变成了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摊销,凤仙郡终于迎来了三年来的第一场雨。
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书中的故事完全是按此方法进行处理的。一是以前的估计,已经无法变更,以前期间的结果也无法调整,凤仙郡三年未下雨的事实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当期,现在迎来了第一场雨,当然还能改变以后各期,凤仙郡再也不会发生三年不下雨的情况了。当然这就是会计估计变更后可能导致的两种结果,一是只影响变更当期,一是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
故事中的这个会计估计变更,属于典型的第二种: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