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参训有感(六):审计质量与职业道德是永恒的话题
参训的第十个专题是“职业道德与审计”,主讲人为曼大的Stuart Turley教授,其1990年加入曼大,已有50多年的职业生涯,2005年访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曾面向400多位听众做过演讲。老先生体态偏瘦、棱角分明,看上去就会使人肃然起敬。
演讲者首先对问卷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检索研究法、田野研究法分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接下来就对审计过程中职业道德问题加以集中阐述与分析。
演讲者首先发问道:“Who(or what)do you trust?”,如果出现信任危机,审计工作的价值在哪里?进而阐明信任问题非常重要,审计人员能否恪守职业道德,事关利益相关者对审计工作的信任与信心。然而,由于职业道德通常属于理念范畴,通常难以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因此,人们通常会对能够威胁到独立性的相关因素与审计质量的关联性加以实证分析和研究。
据演讲者介绍,有研究表明,非审计报告的收费金额(指收费的绝对数额)与修改审计报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非审计报告费用占比对修改审计报告的影响并不显著。
演讲者指出:无胜任能力的从业人员进行的低成本审计、会计确认与计量过程中职业判断到客观存在、审计市场集中度过高的结构性问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缺失、对审计报告预期的鸿沟均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审计质量很难定义,也很难测量与比较,但人们通常都会坚信职业道德影响人们的信任与信心!
演讲者表示,尽管独立性不能确保客观性,但缺少独立性一定会影响到客观性。由于人们高度关注审计质量和职业道德行为,当发生重大公司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事件时,通常会导致监管部门制定出新的监管规则并实施相关的监管活动。国内上市药企的严重财务造假行为和相关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也引起了演讲关注。
尽管从总体上而言,整个讲座内容均属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丝毫没能弱化授学双方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