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画会计
北宋画家宋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盛景,画面中各色人物从事着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财务经济活动,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罢,饶有无穷回味。
01
国家收支隐画中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城郭、兵营、守备、衙门、官员、税收稽查人员等。其中城郭、兵营等城防设备属于国家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涉及国家财政支出;其中兵营、守备、衙门、官员、税收稽查人员等等,都涉及到国家财政支出,有办事的,有养人的。
有支就有收。城门边上,税务官正指着麻包说出了一个想要的数字,引起货主们的不满,一车夫急得张大了嘴嚷嚷了起来,吵声之高,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向下张望。画中税官向车夫征收的应为“过税”。
这个“过税”是宋朝商税的一种,具体可能是进城销售的关卡税。宋朝时期的商税,对行商和坐商征税有一定的区别:坐商的商税高一些,坐税比例为3%,而行商通过关卡多,长途贩运,相对坐商要辛苦一些,所以行商的商税略低一些,过税比例为2%。
02
“四柱清算”觅行踪
画中有一家诊所,赵太丞家把病看,诊金药费细盘算。画中城内这一小块地方就有两家诊所,杨大夫精于疮瘰外科,赵太丞医术更高明,男、妇、儿科都很精通,各种丸散样样齐全,可见当时医疗水平已经相当高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赵太丞家的货柜上,放着一把算盘,显然是专门用来算账的。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算盘实物图形。
北宋时期的“四柱清算法”,便和算盘相关,因其竖写的“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像算盘的四根柱子,世人很形象地将“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公式,称呼其为“四柱清算法”,广泛流传,不仅官厅会计用的是“四柱清算法”,这一方式也被广泛运用到了民间会计之中,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会计计算方法。
03
民间经济超繁荣
1.经济人物众多。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画有的人数,说法不一,常见的有500余人说(白寿彝《中国通史》) 、815人说(汤友常数米法)、1695人说(齐藤谦《拙堂文话·卷八》),不管是哪一说,都体现出了画中的经济人物众多。君不见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君不见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君不见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芸芸众生,熙熙攘攘,如过江之鲫......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有这些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会计才有账可算。
2.实物资产丰富。画中有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画中牲畜驴马猪羊等均属生物资产,其中役畜、力畜、产畜等属于生产型生物资产,饲养的猪羊鸡鸭则属于消耗型生物资产。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推车乘轿均属于固定资产。画中人则是劳动力资产,正是这些人力资源借助丰富的实物资产(生物资产、固定资产)开展经济活动,会计才有账可算。
3.经济场所各异。画中城墙楼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庙宇、道观香火繁盛,就连汴河中的船上船下,以至于运河两岸,道旁路边,街沿地摊,无一不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场所,算账的场所。
4.经济形式多样。汴河中运输繁忙,街市中生意兴旺。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会等均是经济活动开展的形式。画中既有大型经济活动,比如粮食的运输与买卖,也有伴随大型经济活动而兴旺的劳务市场,例如汴河运输中的装卸工、河岸边拉纤的纤夫、船工等等。
宋人孟元老曾撰《东京梦华录》,详尽描写宋朝东京的繁华:当时开封城中闹市、酒楼、茶馆、妓院应有尽有,城中夜市至三更方尽,五更时分又再燃灯开张,夜以继日,人烟不断,可谓“不夜城”;大相国寺是京师最繁华的贸易市场;建隆观,也有道人做生意,“观内东廊于道士卖齿药,都人用之”......等等,等等,都说明当时都城汴京的民间经济是何等超级繁荣!
04
和平是繁荣基础
画中有一个场景,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成了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正在记账。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
这一场景充分说明:当时画中人生活在一个远离战争硝烟的和平年代。正是远离战争的宁静生活,才有了如此繁盛的商贸,也才有了画中人的安居乐业,也才造就了东京汴梁的繁荣与昌盛。假如当时画家眼中所见皆是金戈铁马,耳中所闻皆是连天号角,也许他画的就是另外一种血性的战争场景,而不是这种繁华的商贸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