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职场"涨价"不"走量"
最近有几个网友问我关于兼职的问题。问我在业余时间做点儿别的,多挣点钱,值不值得。而问这些问题的大多是刚刚步入职场不久的新人。
我想跟大家说:“财务职场,咱争取涨价,别靠走量,好吗?”
起码工作前五年甚至十年是这样的。
全身心投入工作,多学习,勤思考,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做更有价值的事儿,是正经。最不值得的是在工作之余去做些最基本的记账工作,一个月多赚一点儿钱,把自己弄的精疲力尽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成长。
假设你一个月5000块,在事务所兼职,打零工,再挣2000块。很有可能,3年以后,你还只能挣这7000块。因为你能做的事情,没有区别。
然而,如果你用三年时间,摸清公司流程,工作表现年年出色,争取到了经理的职位,或者在市场上找到了经理或者主管的职位,有可能你的工资就变成了一万二,甚至一万五。
从工作性质上,能“走量”的都是体力工作,或者简单的技术工作。咱别刚毕业就把自己的定位钉死在金字塔的底端,好吧~
更何况,现在机器人还在抢咱们的饭碗,一般的数字游戏咱又玩儿不过它们。
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基础,是工具。怎么能利用这些知识,帮助企业增值,才是我们的市场价值。
经常看到网上关于财务工作者如何苦X的段子。行业里面的人还有很多津津乐道,开心的传播,感同身受。只是自嘲,开个玩笑没有问题。认真了或者因此放弃你的专业,你就走偏了。
如果说我的职场生涯有哪一步自己特骄傲的话,我想说是我曾经放弃的那一次机会。
若干年前,我月薪三千块,那是我的第二份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成本会计。曾经的领导给我打电话说,有人让她帮忙推荐成本会计,可以给到八千块,问我去不去。我真诚的感谢了以后,没有去。
如果那时候我去了,我就不会在一年以后变成了25岁的财务经理。而会是一个25岁的高级成本会计。尽管第一年当财务经理也没有拿到八千块,但当经理的经验本身是我3年以后跳槽年薪30万的最重要的砝码。
三年的财务经理经验,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是“涨价”的过程。
这个选择直接改变了我的成长轨迹。
相信我,把眼光看得长远一些,靠我们财务的技能,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无名的天地
2018年1月22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