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人员应具备的三种思维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项思考性工作。整个审计项目都是按照审计思路开展的,内审人员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模式。在审计项目开展前、中期就要对我们重点关注的审计对象,如利润流失金额、小金库大小进行估算。这项工作决定了后续投入的审计时间和资源。这对审计人员能否获得高级管理层的立项同意、资源支持、时间投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何运用合理的思维模式做好审计问题金额测算,需要内审人员关注自身的思维。
有个研究统计了专家学者预测经济、股票、选举的预测结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些专家学者他们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和一个黑猩猩掷飞镖的概率差不多。怎么用科学方法来提高对某事件的预测能力呢,实际是有一些方法的。这些方法用在预测短期问题或已发生问题上的准确率不仅比黑猩猩高,而且比普通人的正确率的也要高出很多。在思考模式上内部审计师与普通人有三点不一样:
一、理性思维
内部审计师对未来一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一般都会用数学方式来表示。举个例子,就跟搓麻将一样。有的人全凭着经验和运气。拿到一手好牌,就高兴的要跳起来了,觉得这把赢定了。拿一手烂牌,就没信心开始胡打,觉得反正牌不行也没啥好办法。所以手里拿了啥牌基本上全都写在脸上。这样的思维就是感性思维。而那些麻将高手怎么玩的呢?他们不管拿到啥牌都是一个表情。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算牌力。打牌前会先看一下这手牌整体实力怎么样。他们不是按那个牌的好坏而划分,而是按分数来划,比如说按同色牌占比高低评估一个分数,如果拿到一花就是加一个分数,如果对子多也会加分。如果手里冲牌太多那就减分。他们最后会给这手牌打一个整体分数。然后在打的过程中他们也会算,这个对子能不能碰的概率是多少,那个牌出去被对家胡的概率又是多少。打牌过程从头到尾就是在做数学题,是理性思考的过程。根本不关心自己手里拿的是啥牌,反正好牌烂牌都是一个打法。
又比如我们在人生三大事,求偶、求职、购房的事情上。不同的思考方式也会得出不同的人生。感性思考的人在碰到上述事情的时候都是凭感觉,追求浪漫、追求缘分;而理性思考的人会给相亲对象、求职公司、还有候选房源打分评估。比如这个白富美的白的程度、富的程度和美的程度分别是多少,这样的评估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最终就按理性思考的方式选择最优方案。
二、反直觉思维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操作系统,一个是直觉式的容易出错的快速反应系统。我们平时走路、吃饭、聊天或者是工作都是用这个系统。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不费力的思维方式。而内审工作基本上都是另外一种反直觉的、缓慢的、耗费能量的理智系统。一般在需要自我控制或者在解决复杂问题、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我们才会启用。比如说3乘以7,我们不用想顺口就可以说出答案21。但要算出复杂的21乘以357时,直觉系统就不灵了。这两个系统它有点像走路和跑步的区别。我们平时一般都是走路,不会没事一直跑。而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就像大脑一直在跑步。我们在接受任何信息时他都必须强迫自己启用反直觉系统。为了避免出错,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做缜密思考,因为一点点错误会导致最后的测算结果有很大的偏差。审计工作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事先判断出审计问题可能产生损失的金额区间。这个金额是给后续审计时间和资源投入大小做决定的一个重要参考值,所以不能有半点马虎。
你可能会说,要是这么个思考方式,那还不把人给累死。实际上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个非常烧脑,极度消耗精力的工作。一般我们每天的工作就像在参加高考,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都在接受海量信息。由于要对这些信息做分析,所以我们脑力消耗特别大。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人员不同,一般能够加班到下午6、7点钟已经是很厉害了,超过这个高强度运转极限,脑子会自动“死机”。如果你能加班到深夜,那就说明你白天脑力消耗强度还不够大。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我们才会把他那些审计线索和问题列成一张表单,然后一项一项地去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陷入直觉思维陷阱。因为清醒思考是一件极难的事情,直觉的快速反应反而是我们天生默认的第一套大脑操作系统。
三、成长型思维
内审师那种自信是从骨子里面发出来的,我们不在乎一开始别人看我们的眼光,我们唯一深信的就是自己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脑子里面都会有一种声音。那就是“虽然哥来晚了,现在玩的不溜,但是只要我继续玩,总有一天我会超越你们成为大神!”这个道理虽然就很简单,谁都懂,但是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它不是一般人具备的。要做好审计问题金额事先测算,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身上就是要具备常人身上很少见的思维模式。
有研究实验表明,给一群学生做一些题,一开始所有孩子都做得挺好,没有任何的抗拒反应。但是随着难度加大,孩子们就分成两拨。一拨明显退缩,不耐烦、注意力开始转移,这拨是大多数人。而另外一小拨是那种越挫越勇,干劲十足的人。他们甚至会把当场无法解答的问题要带回家继续去做。第一拨人就是没有自信,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的,有固定式思维的人。
而第二拨人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提升能力。内审人员就是这样一种少数人,所以他们在遇到一个陌生领域时,会习惯性地说“我行”。若内审人员通过预测审计问题金额被一次次证明是对的,慢慢的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审计职业判断。这样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积累审计经验。虽然这种成长型思维有天生因素,但通过完成若干审计项目后,后天影响也会存在。这种能力也能被逐步培养出来。喜欢内审工作的人一定是成长型思维,因为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得特别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越做越好。
在审计项目中肯定会面临无数挫折,说的极端一点,基本上每一次对审计问题的金额测算都是有偏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习惯性放弃的人肯定在这个领域就混不下去。在我20多年内审工作中,看到了无数审计人员离开了内审队伍。但留下来的人往往都有一股不信邪的犟劲,这种从骨子里流淌的自信,也是养成审计预测能力的一种必备素质。
上面说了三种内审人员超越常人的思维模式。我们会比一般人更理性、更不依赖直觉地思考问题、遇到棘手问题时也会百折不挠地去解决。但遇到具体审计问题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好审计问题金额测算呢?下次我们会从审计技术层面来为大家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