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从成果意识开始
作者:审金兵
2017年,估计大家纷纷撸起袖子,开始编制新一年的审计工作计划,可能有不少同学已经在2016年就完成了此项例行工作。
But,工作计划年年编,在年底总结的时候总会发现,每年的工作好像还是原地踏步,起色不大,在认真完成、应付交差、一再拖延、敷衍塞责的恶性循环中,编制工作计划时的雄心壮志早已没了踪影,组织不满意,自己不甘心,刷不出存在感,但又无力改变。
话说,雾霾这么严重,每活一天都是上帝额外的恩赐,这样毫无意义的损耗生命,即便情非得已,然则情何以堪。
新的一年里,为了在年底遇见更好的自己,还是要有所改变,否则的话,2017和2016、2015、2014就没有任何区别。
对内审的同学们来说,改变现状有N个切入点,我以为最迫切的,是树立并不断强化成果意识,构建成果导向思维。
低调务实,默默无闻,埋头干活的内审同学听到成果意识这几个字眼,可能会有疑问,审计不是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吗,强调成果导向,会不会有点功利,能保证客观公正吗?
不要误解,我所说的成果意识,不是要去争权夺利,偷奸耍滑,急功近利,小题大作,而是在审计中要始终带有一种审视和判断,即开展一个内审项目,能否对组织贡献较大的价值,能否推动内审机构内外部环境的改善,能否促进内审人员的积累和成长,但凡回答是否定的,这项工作就可以考虑从计划上删掉。
树立成果意识,构建成果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是审计工作计划的拟定要深思熟虑,保证方向不错。
计划是蓝图,编制一份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如果只是想填满日程表,让管理层感觉内审的任务很饱满,没有混日子吃闲饭,大概率是工作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在提出项目计划时,要重点结合内审的资源和环境,充分、客观的考虑一下,某项审计能否产生积极成果,而且是比较明显的成果,对此,必须有一个大致的权衡和判断。
例如,类似对公司招投标管理进行全面审计之类的项目,肯定难以产生大的成果,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招投标的审计,最多只能提出些皮毛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受限于手段、环境和能力,根本难以弄清,搞不好还会给别人背书洗地。
再如,公司正在推进一个创新项目,如果抱着服务大局的美好愿望去审计,结果可能是吃力不讨好,因为创新项目本身还在探索,业务模式不成型,风险点不明确,甚至某些创新还可能违反现行规定,能不能搞成也难说,所以对这类项目,尽量不要去凑热闹。
还有那些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在选择审计对象时最好也慎重,解决不了的老问题肯定有深层次的原因,而且管理层大概率知晓并且可能也是有心无力,如果揣着英雄主义梦想去开展审计,可能会陷入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局面。
二是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节奏要把握好,做到有的放矢,动态调整审计重点、思路和方法。
大家都知道的“二八法则”,实际上体现的正是成果导向思维,在工作中要很好加以运用。
例如,在确定每个项目的审计重点时,不要过多过滥,如果把一个项目的审计内容全列入重点,势必搞不出名堂;在资源分配时,将八成的审计资源,包括时间和人员,用在二成的重点上,寻找大的突破口;在核实问题线索时,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问题背后去,不停留于表面,因为同样的问题,如果能经过深入分析,从制度、流程方面提出来,效果肯定要好于就事论事式的审计;在审计取证时,要详略得当,有取有舍,对支撑重要问题的证据,越多越好。
同时,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原来确定的审计重点不太准确,要及时进行调整,不能一根筋,始终做到,哪里有可能产生成果,枪口就对准那个方向。
审计是一个不断求证,去伪存真的过程,事先确定的审计思路,大多建立在经验之上,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是常态,在审计过程中被实际情况打脸不要紧,关键是及时调整。
例如,在绿化苗木采购审计中,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某几个品种和规格树苗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因此将价格作为重点审计内容,但在审计中通过核查各种资料并现场走访了解,发现价格高的原因是这个树种的存活率在不同区域差异很大,而审计所涉及的项目所在地存活率特别低,卖方承诺保活,因此价格就会有所提高。
这种与原先判断不符的情况,一旦出现,立即调整思路,像上面的例子,既然价格高有原因,而且价格高与成活率相关,那重点就要调整到关注成活率的高低。
三是审计汇总要粗细结合,既要勾画出醒目的粗线条,又要吸收有价值的细节。
汇总阶段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略,审计实施中做的大量工作,要最终形成观点明确,对相关各方有所触动的报告,必须带着成果思维,管理层关注的是什么,审计结果能不能回应管理层的关注点,或者说审计提出的问题出乎管理层的意料,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这些就是审计汇总中粗线条的指向。
细的方面,要把支撑审计结论的全部细节和事实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有说服力的证据链条,同时,对与重要结论不直接相关的问题或情况,只要判断有价值,就不要轻易压到桌子下面,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进行反映,将审计成果充分利用。
总之,建议大家树立并不断强化成果意识,避免作无用功,最终和唯一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通过内审实现组织增值,个人成长。
2017年,新的跋涉已经开始,让我们时刻带着成果意识,去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