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总监的日常:和老板的例会
最近有人问我:“我想加职责,多学东西,但又怕领导认为我很闲。”还有人说:“有人问我去年做了什么成绩,我竟无言以对。”我对第一个人说:“和你的财务总监谈。”对第二个人说:“这说明您不知道您的工作重点和价值在哪儿。”
其实我们工作的方向,重心来自几方面。如果公司比较稳定,管理比较完善,您可以从参考您的岗位职责描述,或者每年的考核指标。
但在此之上,不管什么样的公司,最根本的,您都得明白:
一)谁是老板
二)老板对您的工作有什么期望。
当您达到甚至超越老板的期望的时候,就更可能和老板谈发展,谈未来了。如果老板觉得您现在的岗位都还没做好,也很难给您好的机会学习更宽的知识,接触不一样的业务,是不是?
我想上面两位朋友都是和自己的老板谈的太少了,或者关于工作聊的太少了。
--------------------------------
去年总部发了很多邮件催我们付陈年老账。简单说,以前管理不规范,各个部门沟通比较少,付款需要的支持文件不足,外币付款到期未付的情况严重。比如有的是海外派遣的相关人员费用。人事部门的协议不足以应付银行外管,或者有的就没有正式的协议。我的应付款经理A很努力,针对每一笔被催的账款都在努力的协调着。但是我和她聊的时候,她很难给我个清晰的思路,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的担心是,向雪球一样,问题越滚越大。而她给我的信息都是针对某一比账款她如何辛苦的追各个部门,资料怎么不齐,银行最近怎么管的严等等。
因此,我在短期内和A,以及A的老板B约了例会,专门针对应付账款的各种问题。我和B说清了我的担心和期望:不要有新的应付账款重复发生以前的状况;外币付款,不要在快到期,或者到期以后再收集资料,注意外管时间的限制要求;要从流程上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个一个去被动解决;老账实在付不出去,和关联公司申请注销。当然在写申请的时候,要算出税的影响。
B思路很清晰,明白我想要什么。
我们三个人前几次会,A都给了我很有逻辑的汇报,包括现在的应付的总的状况,老账清理的进展,付不出去的大致原因有几类,我们是什么计划等等。
前几天,我们开例会之前,A问我:“B还没到,我们现在开始吗?”我说:“开始吧。”A说她找个会议室(电话会),我说“好。”
A打进电话过来。我说,“没有关系,你还像前几次那样大概说说就行。我不需要细节。”A第一句话:“我们最近差旅费报销出现个问题。XX销售人员……”然后,她就开始滔滔不绝的开始讲问题的具体情况。最后问我:“您看怎么办?您是不是和人事谈谈?”
我运了一下气,放慢语速,对她说,“我们还是把大的进展情况先讨论一下,最后再谈这么具体的问题,好吗?”
开始两分钟以后,我听到B也参加了。
--------------------------------
我说上面这一段,不是说A有什么问题。
只是举个例子,看看对您来说是否有所启发。您和您老板说的东西,是不是她/他在乎的,想听的,您知道吗?如果拿不准,其实您可以开诚布公的问的。
另外,尽量不要丢给老板直接的疑问句。您可以让老板二选一,但是如果您的职位已经是经理以上,就不能再指望老板在细节上给您答案了。
我明白,看来以前的会,B是提前指导过的。A可以按要求陈述,但是经过几次也并不明白我为什么组织这个例会。今天B不在的情况下,一开头A有点紧张,自己不知道应该从哪儿开始说。
最后,我还是和她分享了我的想法。第一,看费用性质。如果是人事福利,那么具体制度把握得和人事商量。如果是差旅费用,我们的应付经理是得根据制度给出答案的。第二,建议和直线经理沟通,说清楚,发现一笔看似不合规的报销。问问直线经理是否知道背景,以及到底是员工福利还是差旅费报销。第三,如果直线经理在公司时间不久,对公司政策和文化不清楚,建议沟通时抄送再上一层经理。
我相信B已经感觉到了这次会开的不好。因为电话另一端,我能听到偶尔B给A的一些小声的指导,评论。
我打算下次和B一对一的时候,提醒她给A再讲讲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例会。
当每次A的思路都很清楚,流程已经正常的时候,我就可以取消这个会了。
---------------------------------
如果你和老板有例会,那太好了。用心琢磨琢磨老板希望听到哪方面的内容。
如果你和老板没有例会,而你老板又是个很开明的人,试着主动和老板约。老板实在忙,你一个季度开一次也是好的。免得年终绩效考核的时候有“惊吓”。
如果你和老板没有例会,老板又不是很有计划性的人。那只能试着平时找机会沟通了。比如茶水间,比如电梯里,比如出游的时候,比如聚餐的时候。
祝大家和老板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