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怎样开发新三板业务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股转中心挂牌企业已经5000多家,业内人士预测,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一万家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市场吸引了很多企业,也是税务师的业务机会。但是,很多业务精湛的税务师,有的主攻传统鉴证、税筹业务,对新三板业务市场有所忽略;有的虽已经承做较多新三板业务,却侧重于挂牌前规范税务行为、没有大量深入涉及挂牌后资本运作服务。因此,“怎样开发新三板业务”成为税务师圈子热门话题。
分析市场角色,寻找目标客户
从税务师角度来看,以企业为主的新三板利益相关人,均需要新三板相关税务服务。
挂牌主体需要税务服务。拟去新三板的企业,无论最终挂牌是否成功,只要开始执行这一计划,都必须在税务方面做出规范动作,因此,凡是“计划”挂牌的企业,无论是刚注册的新公司,还是经营多年的成熟企业,包括借壳挂牌的,都需要与企业日常运营相关的税务服务。
挂牌企业的投资者需要税务服务。投资者包括个人股东、企业股东、金融机构股东、各种新三板基金、境外股东、财务和战略投资者、各种信托各种资管计划、职工股东、拿到股权激励的高管股东比如董秘、因为做市而持有股票的券商股东等等,当然也包含作为实际控制人的最大股东。这些投资者,其投资、运作、退出,都需要专门的资本相关税务服务。
关注资本运作,助力企业成长
挂牌前,企业的税务行为需要规范。青睐新三板的大多数拟挂牌企业,规模较小,财税管理能力有限,发票开领、收入确认、成本核算、计税纳税等税务行为都不够规范,需要挂牌时,无力、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自我完善,必须依赖外部专业服务机构达成规范,包括梳理历史账务、纠正漏税行为、建立可靠的内部制度以保证未来按规纳税。
拟挂牌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净资产折股时,涉及股东纳税义务,尤其当股东们出现自然人、法人、外籍个人、外资法人、繁琐海外股权架构等较为复杂情况时,根据具体股改方案如何缴税,如何代扣代缴税,如何才能暂缓纳税,“改前投”引入的股东有无获得溢价,是否需要因此纳税,都需要专业的税务服务。
股改前引入投资,俗称“改前投”,这时需要设计股权结构,比如有的公司想给职工分点股权,有的公司想设置几层合伙企业,股东考虑注册在税收洼地,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税务安排;申请挂牌前,企业还可能来一轮融资,俗称“挂前投”,这时候,各种金融、非金融机构都可能继续投资,虽然企业股改才没多久,但挂牌前景更为明朗,并且公司已经是股份公司,不仅所有者权益形式与有限公司有所区别,股改审计也使公司账目更加明白,因此,与上一轮投资的估值也可能有变化甚至有很大变化。挂牌后,很多公司会做定增,这时候新的股东会进来,包括基金,资管计划,合伙企业,或者原有股东等等。“改前投”、“挂前投”、定增,每次、每家股东的入股价格都可能不同,甚至对赌条款也不同,个别定增还被指为套利,怎样安排才能使税收风险最低,这里非常需要税务师服务。
新三板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很多,而并购需要税务筹划紧跟,收购公司时需要税筹,收购完成之后,业务整合、财务整合都要做,与此同时,税务角度的整合也要做,公司在专业税务师的帮助下,可以深入考虑,同一产业的公司,怎样布局、协作才能使公司整体税负最低。
挂牌公司除了收购其他企业,还可能被其他企业收购。例如,被A股公司并购、被产业基金并购、被上市公司股东并购。这时,公司股东怎样索取对价,现金、股份支付如何配置,才能有效降低税负,必须认真筹划。
新三板的比较另类的并购行为是“卖壳”,通常是不符合挂牌条件的企业,购买已挂牌公司的控制权,然后装入自己的资产和业务,达成挂牌目的。在这一系列并购中,买卖双方都需要税筹,需要预先设计交易结构,考虑股权关系、资产业务、债权债务的转移变化,对价尤其是“壳费”的支付方式,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税务服务,才能合规、节税。
新三板公司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们,获利方式很多,分红、卖股,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价格高低都有可能,甚至做市券商都可能为了业绩指标目的故意超低价卖出股票,此外,公司还可能做各种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发债,资管计划,等等这些情景下,事先考虑税务事宜是有利于企业的。
对于很多优秀公司而言,新三板只是进入资本市场的起点,它们的下一个目标是A股。若干新三板公司已经去申报IPO,而A股与新三板的税收政策,还是存在差异的,上市前后,增资、运作,仍是对税务服务有很大需求。
基于品牌实力,创新展业方法
税务师原有客户中,有一批企业是计划挂牌新三板的,可以紧密跟踪客户需求,及时承接新三板相关业务。此外,还要采用其他方法拓展。
税务师事务所获取客户的常规做法之一是,以专业培训吸引客户。为承揽新三板业务,培训课程应吸引的特定人群有:企业高管,企业股东,潜在投资人群。例如,对董秘具有吸引力的课程有:“新三板董秘必备税筹技术”、“股权激励相关税务”、“员工持股计划闪亮税点”、“挂牌过程税务重点”、“挂牌后资本运作的税务安排”等等。有些董秘,不具有财务背景,在讲税筹技术之前,需要铺垫一下必要的知识,但这些人员的签约可能率不一定低于财务背景的人士。
比培训更容易吸引新三板企业的,是有可能为它们带来利益、服务的资金、产业、中介资源,税务师如果拥有、或者能够以各种方式向企业输送这些资源,则比较容易获得新三板潜在客户。比如,税务师的客户中投资者较多,则向这些客户寻求投资的,都可以被介绍给税务师作为潜在客户;税务师与券商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较多,则前来做挂牌、做定增、做市、做资管计划、做新三板审计的,都可能引入作为潜在客户。各地的行业协会、高新园区管委会、新三板培训机构、新三板网站投融资等,税务师都可以去讨论合作。
税务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自身品牌、介绍产品和服务,广泛、批量吸引企业。比如,著名的税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都可以重点推出“新三板税务专题”,网络扩散之后,影响力很大,为企业所认同,就会获得较多的业务资源。但是,活跃于互联网税务专家,对于各税种都很精通,却没有特别清晰说明他们在新三板方面能提供什么服务,没有给自己加上“新三板”的网络标签,这是不利于网络传播的。
很多新三板公司是小微企业,他们的财税水平本来就比不上大企业,仅就“规范纳税行为”一项,他们就需要更多专业税务辅导,如果再加上各式各样的股权交易和资本运作,这对企业和税务师都能形成挑战。税务师必须对新三板的规则、政策深入了解,才能在提供专业税务服务时,主动为企业考虑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使企业得到提供最好的“新三板”税务服务。
新三板给税务师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在积极开发、承揽的同时,税务师事务所应该妥善考虑展业成本和效益,算好经济账,同时,不可追逐热点而搁置自己原有擅长、偏离既定发展目标;在为企业服务时,要注意兼顾税务目标和资本目标,帮企业衡量得失、做出正确安排。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发业务时,一定要选择多赢的模式,照顾各方利益诉求,同时建立自己的“新三板税务专家”品牌,并且力求将合作方、合作模式固化,打造全方位的新三板服务中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