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快乐的工作
最近做的都是日常的工作~
间接采购和我商量部门今年的指标。公司规定必须先有采购申请才能买东西(公司称之为No PO No Pay)因此会有一些报告来监控政策的执行情况;有一些“供应商”和“发票”是可以走例外流程的,比如税,比如水电费,比如政府部门的一些支出,因此需要采购部门定期去检查例外供应商的清单;公司在推行采购卡,总部认可的外资银行在中国提供的这方面服务还很有限,今年看看是否要和中国的几大银行了解了解看看……总之,上述的各个指标都可以衡量,各个国家的分数会定期发布。中国目前在亚太里面,做的算是不错的。
A厂今年拿到了当地政府补贴,和我谈是否可以用这些钱为厂子里做点儿什么。公司SAP这么透明,有些支出即使我想“藏”我也藏不住的。因此和厂长实话实说:“如果您想用这笔钱,最好,最正规的方法,是和亚太的老大谈。政府给这笔补贴,希望我们用在安全生产上,我们已经拿到了现金,因此希望安全生产的预算今年可以相应加一些。如果您想花这个钱,又不想进部门费用,臣妾是当真做不到呀~我们不能用收入直接冲费用的……”其实当年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原因之一也是规范化吧,各个地方基本不太可能自己决定什么额外的支出了。
参加各种例会,税的,合规的,共享服务亚太区的,和老板的,和部门主要经理的……有时候还是要在“授权”与“不授权”中权衡,我不想自己常年受困于各种例会中,试着让合规经理参加一个中国区的例会。其实中国区合规经理工作经验已经很丰富,但是英文的沟通技巧还是有进步的空间。我提前把她做的幻灯片检查了一遍,给了一些建议。比如:都强调等于没有强调,重点要鲜明;比如通常议程不要太长,议题不要太散;比如要提前想想哪些内容和你的听众有关系,把你需要他们支持的部分要特别讲清楚等等……
每次内审来之前的自查,都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在种种流程中工作,真正日常操作的人很难发现哪个齿轮咬合是有问题的,因为大家习惯了。我看着开始加班的总账,应付经理(AP),努力让自己走出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别把大家逼的太狠。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追求卓越。大概内容是,生活中大部分人对自己看重的事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力争做的更好,对自己的努力的结果能欣然接受,并从中体验到快乐。这种态度和情绪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使别人能同他一道分享快乐。这种人我们称其为追求卓越。
也有一些人,聪明能干,对生活中每件事都很看重,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得更好。但他们也有一种特别的“本领”,对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敏感。所以,一般人成功后体验到的喜悦,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最善于马上发现新的不足,并努力攻克新的难关。周围的人开始会对他们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钦佩。但时间长了,会发现他们总是陷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中,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享受成功的喜悦。
表面上看,这两种人很相似,但实际上,前者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是乐观的,他们能从努力中享受乐趣。而后者,对世界的看法则比较悲观,对事情更注重批评,而欠缺享受快乐的能力。
不管你现在有多牛X,你个人总是有你的短板的。而且通常你的工作职责越大,你可能发现的问题越多。在改进与努力的过程中,享受每一个小进步。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别让“问题”影响了你的心情。客观事实是,我们活着,就是要面对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快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