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人,如何证明自己的优秀?
缘起保荐代表人资格的取消。不重复文件以及各路大侠观点了,直接谈感想。
作为围观者,雪在投行边缘默默注目加卖萌,已经多年。
曾经看见,有网友公开喊,谁能帮他报名参加保代考试,酬谢多少万元;曾经看见,猎头急于挖到保代,许诺牵线成功就赠送苹果手机;曾经看见,有人拿到天价转会费到处打探如何节约巨额个税;曾经看见,史上有人不符保代考试报名资格,被人公开举报,闹的圈内尽知;曾经看见,2010年的保代考试如何哀鸿遍野、天可怜见,而2008年的又如何人才兴旺、喜大普奔;曾经看见,不止一家公司,要求员工在考试之前签署服务年限协议,其中的罚则,价款惊人。
然而保荐代表人这个资格,如果真如一些人估测,未来没了,那将怎样?
或者说,如果没有这个资格,人人一张证券从业证书,那将怎样?
有的人在认真讨论业务问题,而这些问题,三年前,别人早就深刻理解成熟运用了。
有的人,遇到新“词儿”,还在求助度娘,而有的人已经兴奋滴说:这事我研究10年了,书都出了好几本,今年可有机会靠此赚钱啦!
有的人,提出一个问题,求法规求案例,而另一批人,看见这个信息不是问“能不能做怎么做”,而是扑过来压价抢单了。
有的人,遇到新业务,直接一句“不会做”,就继续加班干活去了,而其他人,设法求助朋友、获得启发、设计产品,然后拿去说服公司们采用。
好吧,以上的各种事情,如果都是保代做的,那么,保荐代表人资格,又能证明什么呢?
一些人在整日牢骚抱怨,大有生不逢时之恨,而他的同龄人,早就琢磨政策走势、发观点支招改革方向了;一些人梦想个税能不能少交点,而他的同龄人,梦想是做成国际大投行。一些人看市场,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怀旧伤今,而他的同龄人,满眼都是机会,都是希望,都是蓝海。
好吧,以上的各种事情,如果都是保代做的,那么,保荐代表人资格,又能证明什么呢?
制度红利永远有,只是出现在哪里的问题。轮到你拿,你就拿好,大声或小声说谢谢,然后赶紧忙自己的事情,奔自己的前途,而不是躺在红利上祈祷它永远持续;等到红利转移,大可以安然故我,把积累的技能发挥的更彻底一些。
如果有很多很多的考试和证书,能标记你的能力、写明你的优秀,那当然好,如果没有,相信优秀的依然优秀,不行的就是不行;这个资格存在,固然会与众不同,但没有了它,世界仍会照常运转。
引用一位才俊保代的话作为结尾吧。
微信群里,朋友说:为死去的保荐人默哀。
他回复:挺好的,死去的是我内心深处的侥幸与懒惰。
他获得了一片掌声。然后,他走出证监会的大门,奔向机场,搭乘晚间航班,飞回遥远的家。